一日罢容辉,香灵何处归。
月尘梁匣镜,云弃楚台衣。
笑閤成啼室,雕房改素帏。
桃花零艳色,疑和尔魂飞。
【注释】
(1)悼室人苏氏五首:这是一首悼念死去的室人苏氏的诗。室人,即室内的人,泛指妻子。苏氏,名不详,为作者之妻。
(2)一日罢容辉:一天天失去了光彩。罢,停止;容辉,容颜的光华,这里指容颜之美。
(3)香灵何处归:芳香的灵魂,又往哪里去了?“何处”三字,是诗人对妻子的深情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感叹。
(4)月尘梁匣镜:月亮落下去了,镜中的尘土也落下去了。尘,尘埃;匣,小盒子。梁匣,是指屋梁上的箱子。
(5)云弃楚台衣:像被云抛弃的楚国的衣裳一样。云,这里用作动词,比喻飘散;弃,抛弃。
(6)笑閤成啼室:笑声和哭声混在一起,变成了哭泣的声音。
(7)雕房改素帏:用彩绘的画栋装点着的屋子,现在只剩下了白布做成的帷幕。雕房,指装饰华丽的房屋;素帏,指白色的帷帐。
(8)桃花零艳色:桃花凋零,美丽的颜色也消失了。
(9)疑和尔魂飞:恐怕你的灵魂随着桃花一起飘走了,飞走了。“疑”,怀疑的意思;“尔”,代词,你们;“魂飞”,指灵魂离世而去。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时在长安。诗人因官运不佳,仕途不顺利,加之妻子苏氏病故,心情极为痛苦。这首诗是诗人在丧妻之后所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凄清哀婉,感情深沉而细腻。
第一句“一日罢容辉”,写室人苏氏的死讯传来后,诗人终日以泪洗面,愁容尽失。“一日”,指一天之内,“罢容辉”即容颜光华消失。“香灵”,指死者的遗体;“何处”,表示疑问;“何”,代词,指“香灵”。
第二句“香灵何处归”,写室人苏氏的魂魄不知去向。“香灵”,指死者的遗体;“归”,返回,这里是死亡的同义词。“何处”,表示疑问。
第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诗人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悲痛:“月尘梁匣镜”,形容室人苏氏的遗容如明月般消逝;“云弃楚台衣”,比喻室人苏氏的遗体如同被抛弃的衣服随风飘去。“笑閤成啼室”,“雕房改素帏”,写丧事办完后,家中空无人声,只有那原本色彩鲜艳的帷帐显得格外冷清,仿佛连欢笑声都被泪水所代替。“桃花零艳色”,写春花凋谢,美丽不再,诗人由此联想到亡妻的容颜也已不在。“疑和尔魂飞”,诗人怀疑自己已随妻子的魂魄一同离去。“和”,和谐;“尔”,你们;“魂飞”,指灵魂离开肉体。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室人苏氏生前的生活场景及其死后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堪称悼亡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