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凤吹欢游地,晚岁长林眺眼中。
落日紫城曾霸业,荒云玉榭几歌风。
谁能踪迹非蓬似,岂有豪华不梦同。
西岭归乌真择木,纷纷翻影匝高枫。
诗句解释:
- 当年凤吹欢游地 - 指过去在吴王宫殿(凤吹)中欢乐游宴的地方。
- 晚岁长林眺眼中 - 晚年时站在森林之中,眺望远方的景象。
- 落日紫城曾霸业 - 夕阳照耀下的紫禁城曾是王权的象征,这里暗示过去的辉煌和权势。
- 荒云玉榭几歌风 - 玉砌的楼阁(玉榭)在荒凉的云彩中显得有些凄凉,似乎只有歌声才能驱散周围的冷清。
- 谁能踪迹非蓬似 - 谁能像我这样漂泊无定,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
- 岂有豪华不梦同 - 难道没有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也曾有过相同的梦想吗?
- 西岭归乌真择木 - 西边的山岭上,乌鸦寻找树木筑巢,象征着自然的选择。
- 纷纷翻影匝高枫 - 无数枫叶在秋风中翻飞,围绕在高高的树梢。
译文:
曾经在吴宫原上欢庆的日子,现在只能在长林中遥望;
夕阳下的紫禁城曾是权力的象征,如今只剩下了荒芜;
玉砌楼阁在荒云中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只有歌声能让它焕发生机;
谁能像我这样四处漂泊,如同蓬草随风飘扬不定?
谁又能像我一样,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和荣耀?
西边山上,乌鸦选择树木筑巢,这象征着自然的规律;
无数枫叶在秋风中翻飞,它们紧紧环绕在高高的树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感慨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首句“当年凤吹欢游地”带出对昔日荣光的回忆,而“晚岁长林眺眼中”则反映出诗人晚年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的两句“落日紫城曾霸业,荒云玉榭几歌风”,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暗喻着历史的兴衰无常和个体命运的无奈。
诗人通过对“紫禁城”、“玉榭”、“落叶”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悲凉与苍茫之感。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诗中的“谁能”和“岂有”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寻和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境遇、追求更高理想的愿望。
最后两句“西岭归乌真择木,纷纷翻影匝高枫”,以自然景象作为隐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选择的重要性。诗人借乌鸦选择栖息之地的行为,寓意着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同时,“纷纭翻影匝高枫”这一形象的描述,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