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种竹当清轩,攀弄修篁心洒然。
春摇红日醉芳醑,夜扫明河横素弦。
泠风萧飒听来好,翠影婵娟对可怜。
平生制得玄洲曲,借尔吹箫秦女边。
《对竹轩下一首》是明朝诗人黄省曾的作品,全诗如下:
山人种竹当清轩,攀弄修篁心洒然。春摇红日醉芳醑,夜扫明河横素弦。
注释:山中的人种植竹子,建造了一个清幽的竹轩,他在这里攀爬着修长的竹竿,心中充满了喜悦。春天的时候,阳光如醉,仿佛被芬芳的酒液摇晃;夜晚,月光皎洁,如同素色的琴弦在风中摇曳。泠风萧飒听来好,翠影婵娟对可怜。
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轩的自然美景以及自己在此的感受。首联“山人种竹当清轩,攀弄修篁心洒然。”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喜爱,通过“种竹”这一动作,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颔联“春摇红日醉芳醑”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用“春摇红日”,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阳光温暖、万物复苏的场景,而“醉芳醑”则传达出诗人在春天里品尝美酒、享受生活的喜悦心情。颈联“夜扫明河横素弦”则进一步丰富了夜晚的画面,诗人以“夜扫明河”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月光如水的情景,而“横素弦”则传达出诗人在夜晚弹奏古琴、享受宁静的心境。尾联“泠风萧飒听来好,翠影婵娟对可怜”则进一步丰富了整个诗歌的情感色彩,诗人用“泠风萧飒”形容夜晚的风声悦耳动听,用“翠影婵娟”形容月光下的竹影美丽动人。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首《对竹轩下一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竹轩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