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懒慢闲人卧,花外传呼太守来。
谈对不离经国语,席前俱是慕贤怀。
龙将曲巷题荀里,凤引高车耀陆台。
良牧无由淹坐啸,春江已近饯芳杯。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由江夏尉任满回京时所作,当时李白正在洛阳逗留。

第一句“林间懒慢闲人卧”,意思是说,我懒得悠闲无事地躺在林间小憩;

第二句“花外传呼太守来”,意思是说是,我在花丛中听到叫唤声,原来是太守驾到;

第三句“谈对不离经国语,席前俱是慕贤怀”,意思是说,我与太守畅谈经史,而座上的人都怀着敬仰之心;

第四句“龙将曲巷题荀里,凤引高车耀陆台”,意思是说,龙将和荀里都以我的字命名的典故;

第五句“良牧无由淹坐啸,春江已近饯芳杯”意思说,我无法久留而发笑吟诗作赋,因为春江美景即将送别。

赏析:

首句描绘了一个闲散的人在林间小憩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闲适的基调。

次句“传呼太守至”表明了作者听到花丛中传来的呼唤声,原来是太守前来拜访。这里的“传呼”二字既表现了太守的威严,也暗示了诗人对太守的尊敬之情。

接着第三句“谈对不离经国语”,展现了诗人与太守畅谈经史、诗词的情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情谊。这里的“不离”二字则强调了他们交流时的专注和投入。

最后一句“龙将曲巷题荀里,凤引高车耀陆台”则是借用了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太守的敬佩之情。其中“龙将”指的是汉代名将马援,他的字“交趾”被用来命名一条街道,而“荀里”则是以他的字命名的地方。同样,“凤引高车耀陆台”也是用一个典故来赞美太守的才华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与太守的交往以及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太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