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谁是再来身,尚忆城中一法尘。
九级弧棱回日月,半龛灯火开梁陈。
林分诃子僧无碍,坛接菩提佛有邻。
共倚风蝉吟往迹,又将诗句种前因。

【注释】

①净慧寺:在今四川雅安。

②“得知”二句:意谓自己知道谁是再来之人,但还怀念着城中的法尘和尚。

③九级:喻指佛塔。弧棱:佛塔的屋檐形如弯月。

④半龛:指供佛的小龛。梁陈:南朝梁和陈代。

⑤林分诃子:梵语译音“诃子”,即菩提树。

⑥坛接:佛塔相接。

⑦风蝉:佛教传说中,阿难陀尊者曾倚风而吟诵经文,故称“风蝉”。

⑧诗句种前因:意为诗人将诗句种在前人的诗篇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作者通过描写佛塔、佛像,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思念之情。

首联“得知谁是再来身,尚忆城中一法尘。”意思是说,我知道自己是谁的转世,但我仍然怀念着城中的一位高僧法尘。这里,作者用“一法尘”来比喻佛法,表达出他对佛法的执着与敬仰之情。

颔联“九级弧棱回日月,半龛灯火开梁陈。”这两句诗描绘了佛塔的雄伟壮观。九级弧棱象征着佛塔的高耸入云,而灯火则点亮了佛塔,使其更加明亮。这里的“梁陈”是指古时的建筑风格,作者通过描写梁陈的建筑风格,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颈联“林分诃子僧无碍,坛接菩提佛有邻。”这里,作者运用了“林分诃子”这一意象,表示佛法无处不在,如同树木一般茂盛。而“菩提佛有邻”则表示佛与众生息息相关。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深敬仰之情。

尾联“共倚风蝉吟往迹,又将诗句种前因。”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风蝉共吟的情景。诗人倚靠着风蝉,回忆着过去的往事,并将诗句种在了自己的诗篇之上。这里的“前因”指的是过去的往事,而“后果”则是现在的自己。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写佛塔、佛像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的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