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原无术,生涯只自惊。
百年三纪去,两岁一宵争。
京洛尘堪倦,蓬蒿径未成。
却怜罗绮会,不待晓钟鸣。

守岁

于世原无术,生涯只自惊。

百年三纪去,两岁一宵争。

京城尘嚣足,蓬蒿径未成。

怜惜罗绮会,不待晓钟鸣。

译文

岁月如蛇般迅速逝去,我的生命也正经历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转眼间,我已步入中年,每一刻都显得格外珍贵。除夕之夜,我守在灯火辉煌的家中,彻夜难眠,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感怀。

在京洛之间,尘嚣喧嚣让人感到疲惫不堪。我漫步在未被开发的乡野小径上,只见草木丛生,一片荒凉。然而,尽管这里的环境艰苦,我心中却有着另一种渴望——渴望与那些繁华中的人相聚,共度这难得的夜晚。

我羡慕那些身着华丽衣裳的人们,他们可以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而我,只能独自面对这个充满挑战的夜晚,感叹时光易逝,年华不再。尽管如此,我仍不愿放弃,因为我知道,只要熬过了这个夜晚,明天就是新的开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守岁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首句“于世原无术”,直接点明了人生的无奈和无力改变命运的现实。诗人通过比喻,将时间比作一条长蛇,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有力。

接下来的诗句“生涯只自惊”,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恐惧,更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人的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担忧,也透露出一丝对未知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深邃的内涵。

最后两句“百年三纪去,两岁一宵争”,则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用“百年三纪”形容自己的年龄和生活,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宝贵。同时,“两岁一宵争”则形象地描绘了除夕之夜的紧张和忙碌,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思。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寓言。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