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傍寒郊,机心久已抛。
圃花蛾作茧,门树鹤为巢。
但自能齐物,何须著《解嘲》。
竹窗僧去后,明月满衡茅。

卜筑傍寒郊,机心久已抛。

圃花蛾作茧,门树鹤为巢。

但自能齐物,何须著《解嘲》。

竹窗僧去后,明月满衡茅。

接下来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卜筑傍寒郊:诗人决定在寒冷的郊外定居下来,远离喧嚣。这里的“卜筑”意为选择或建立住所,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2. 机心久已抛:长期的世俗纷扰和功利心态已经让位于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3. 圃花蛾作茧:园中的花蝶如同蜜蜂一样忙碌地采蜜,它们的茧就挂在花间。这里通过比喻,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的场景。

  4. 门树鹤为巢:门外的松树上停着几只鹤,它们在这里筑巢繁衍后代。这反映了诗人对和谐共处、自然共生理念的追求。

  5. 但自能齐物:诗人认为只要内心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就能与天地万物平等相处。

  6. 何须著《解嘲》:既然已经能够领悟到万物的本质,又何必执着于世俗的评价呢?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超越功利主义态度的肯定。

  7. 竹窗僧去后:当僧人离去,只有竹窗透出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寂静的庭院。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8. 明月满衡茅:月亮的光芒洒满了屋檐下的草席,使得整个夜晚都沉浸在柔和的月光之中。

  9. 赏析

  •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他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内心感悟,诗人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圃花蛾作茧”、“门树鹤为巢”等,不仅富有画面感,也富含哲理。这些诗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 诗的结构清晰,语言简练,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整首诗歌既具有美感又有深意。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诗歌既易于理解又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