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倚层楼上,风烟自曲阿。
山晴俱入牖,月湿迥临河。
散帙流萤落,吟秋早雁过。
无端见乡树,却忆别年多。
【注释】
初上读书楼:刚刚登上读书楼。
一倚层楼上:刚靠在高楼的栏杆边,远眺四周。
风烟自曲阿:山风和水雾仿佛是从曲折的山脚吹来的。
山晴俱入牖:山色在晴天里都映进了窗棂。
月湿迥临河:月光浸湿了河岸,显得幽深迷蒙。
散帙流萤落:书卷散落在地上,流萤飞过。
吟秋早雁过:秋天的夜晚,有群雁飞过。
无端见乡树:不经意间看见了家乡的树木。
却忆别年多:却想起了离别已有好多年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登楼观景感怀之作,抒发了作者因久居他乡而思念家乡的情感。全诗以“上”字领起,紧扣“读书楼”这一题中之眼。诗人首先登楼凭栏,极目眺望,只见四野山色如黛,风烟缭绕;接着又写山色入窗,月华照岸;然后写夜幕降临,萤火虫飞舞;最后写秋风乍起,大雁南飞——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诗人眼前展开,令人陶醉不已。但是,正当诗人陶醉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时,忽然又想起故乡的树木和离别多年的亲人,不禁感慨系之。
诗的首句“一倚层楼上”,就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倚”二字,既表明诗人刚刚登上高楼,也暗示出诗人对这高楼的留恋之情。“风烟自曲阿”,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了家乡的自然景色;而“曲阿”二字,则又让人想到家乡的水乡特色。
接下来诗人又写到“山晴俱入牖”,这里写的是诗人站在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山色在晴天里都映进了窗棂。而“月湿迥临河”,则是说月光映照在河边,给人一种空灵、清冷的感觉。
“散帙流萤落,吟秋早雁过”,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迷人的夜景。诗人将书卷散落在地上,流萤飞过,而秋日里的大雁则早早地飞过天际,给这美好的夜景增添了几分生气。
正当诗人陶醉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时,忽然又想起故乡的树木和离别多年的亲人。于是诗的后半部分便写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无端见乡树”,意思是说诗人没有理由地看见了家乡的树木,而“却忆别年多”则又说明诗人之所以看见这些树木,是因为思念起离别已久的亲人。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