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犹依白鹭洲,朝游忽到古城头。
江声不为行人伫,山色常含往代愁。
叶下碧栏萧走晚,马嘶红苑北门秋。
风流总是周南客,看海衔杯一倚楼。
静海寺的佛阁
夜晚住宿仍然依靠白鹭洲,早晨游赏突然来到古城头。
江水不因为行人而停留,山色总是含着往代愁。
树叶落下碧栏萧走晚,马嘶红苑北门秋。
风流总是周南客,看海衔杯一倚楼。
注释:
- 静海寺的佛阁:指的是在静海寺中的佛阁。
- 夜宿犹依白鹭洲:晚上住宿还依靠白鹭洲。
- 朝游忽到古城头:早晨游玩忽然来到了古城头。
- 江声不为行人伫:江水的声音不是为了行人而停下。
- 山色常含往代愁:山色总是包含着过去的忧愁。
- 叶下碧栏萧走晚:树叶落下,碧栏边的萧声响起,时间已经晚了。
- 马嘶红苑北门秋:马嘶声在红苑的北门传来,秋天的气息。
- 风流总是周南客:风流的人总是像屈原一样的客旅之人。
- 看海衔杯一倚楼:看着海景,拿着酒杯靠在楼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在静海寺中的所见所感之作。诗中的“静海寺”、“佛阁”、“白鹭洲”等词语,让人联想到了一个宁静、幽深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然后在清晨时分来到了古城头。他看到了清澈的江水,听到了马嘶声,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这里的江水和秋风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往事,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诗人并没有被这些景色所吸引,反而感到了一种失落和孤独。他看到的山色总带着往代的忧愁,听到的江声也不是为他而停。这种感受可能来源于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因此,他选择在佛阁中度过自己的一天,静静地品味着这个宁静的世界。
他选择了倚楼而望,看着大海。这里的大海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无限的可能,也象征着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拿起酒杯,想要借酒消愁,但又觉得这杯酒并不能带走他的忧虑和悲伤。因此,他只能默默地倚在楼上,看着大海,感受着它的宽广和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静海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既感慨过去的时光,又对未来充满期待;既感到失落和孤独,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情感的变化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这首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