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龙漏下鼓初严,群动无哗睡正甜。
明月窥人穿瓮牖,薄寒欺我透筠帘。
宦情暂向公馀遣,诗思多从坐久添。
试问灯花何太喜,恩波揭晓定重沾。
【赏析】
此为咏物诗。首四句写灯花,末二句写人。
“铜龙漏下鼓初严”,点出“夜坐”时间。漏,古代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测时。这里指报更。“鼓初严”即钟声初起。“群动无哗睡正甜”,言人们因天已深夜,皆在酣梦之中。“明月窥人穿瓮牖”,“窥”,从旁边偷看的意思。“明月”指月亮。“穿”,从旁边照进的意思。“月色”本不可见,而“窥见”则成可能。“薄寒欺我透筠帘”,言薄寒侵人,但透过窗户的竹帘仍能隐约看见月光。“薄寒”即微寒,“筠帘”指竹帘。“薄寒”二字,既写出了夜深人静时天气之清寒,亦暗示了诗人心境之孤寂。以下四句写灯花,是写诗人对灯花的喜爱。
“宦情暂向公馀遣”,“宦情”,指做官后的感情。“公馀”,公事之余,即公余之时。这里指晚上下班后休息的时间。“暂向”,暂时向。“遣”,打发、消磨之意。这两句说,在公余之际,诗人把做官后的心情暂时寄托在灯上,消磨时光,忘却烦恼,以求得片刻安宁。“诗思多从坐久添”,诗人因灯光照明,心情舒畅,于是便有了许多诗情,并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渐生诗兴。“坐久”,坐久了,意谓灯下久坐。“添”,增添之意。“多从坐久添”,即多因坐久而生诗情。“试问灯花何太喜”,“试问”即试探地问。“灯花”,喻指灯芯。“太喜”,过分喜欢。“恩波揭晓定重沾”,灯芯上的灯花,虽已结得很大很密,但一经点燃,便会很快燃尽,不会长久存在下去。灯花之所以会“太喜”,乃是因为灯油充足,火候适宜,灯芯得以充分燃烧。诗人以灯花喻人,暗指自己仕途得意,前程光明,因此才如此“太喜”。末两句是说,灯花既然能够燃烧,那么,当它烧完后,恩泽也就会随之揭晓,而自己也将沾受这份恩泽。“揭晓”,公布,宣布的意思。诗人将灯花比喻为恩泽,显然是自谦之词。这两句既是对灯花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乐观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