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僻地筑幽居,幸得壶山仅亩馀。
苔径不嫌车马迹,芸窗常对圣贤书。
吾伊声歇犹思索,灯火光残尚卷舒。
经济学成当大用,问君出处意何如。
注释:
壶山读书岩二首为庠友梁柱赋羊城僻地筑幽居,幸得壶山仅亩馀。
苔径不嫌车马迹,芸窗常对圣贤书。
吾伊声歇犹思索,灯火光残尚卷舒。
经济学成当大用,问君出处意何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梁柱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壶山读书岩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读书画面。
“羊城僻地筑幽居,幸得壶山仅亩馀”描述了读书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羊城(广州)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而读书岩则位于其偏远之地,形成了一种与城市喧嚣截然不同的宁静氛围。诗人通过“幸得壶山仅亩馀”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壶山”指的是一座山峰,而“亩馀”则表示这块土地面积有限,但足以供人居住和学习。这一部分不仅描绘了读书岩的地理位置,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
“苔径不嫌车马迹,芸窗常对圣贤书”进一步描绘了读书岩的学习环境。诗人用“苔径”形容读书岩的道路两旁长满了青苔,显得幽静而古朴;用“车马迹”来形容读书岩的道路虽然狭窄,但却能承受车马往来的喧嚣。然而,这些车马的痕迹并不影响读书岩的学习氛围,因为这里常常有学者们专心致志地研读圣贤之书。这一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读书岩的学习气氛。
“吾伊声歇犹思索,灯火光残尚卷舒”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境。这里的“吾伊”指的是诗人自己,他用“声歇”来形容自己的思考之声不再响亮,但仍在不停地思索。同时,他还将灯烛的光焰比喻为“卷舒”,形象地描绘出了夜晚学习时的情景。这一部分既展现了诗人的学习态度,也表达了他对学问的追求。
“经济学成当大用,问君出处意何如”则是对读书岩主人的赞赏之词。在这里,“经济学成”指的是读书岩主人已经掌握了经济学的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而“问君出处意何如”则是询问读书岩主人为何选择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建学读书。这一部分既赞美了读书岩主人的学问,也表达了对读书岩主人选择隐居之地的赞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岩的环境、学习氛围以及主人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学习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