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苍茫日欲晡,海天东望正愁予。
谩传杜老怜宗武,敢效韩公训亚符。
门掩秋风荒径菊,池深春水近阶芜。
江南正儗归来早,醉倒东风碧酒壶。
【注释】
①忆家中:回忆家乡。②苍茫:迷蒙。③晡:日落时分。④宗武:指李亨,玄宗之子,因安史之乱避居四川。⑤韩公:指韩愈,唐代文学家。⑥亚符:唐人称李亨之弟李泌为“亚符”,这里泛指李亨的兄弟。⑦碧酒壶:用青绿釉的酒壶。⑧拟:打算。
【译文】
天色已近黄昏,野色迷茫,太阳即将下山,我在江边东望,心中愁绪万千。
听说杜牧怜爱李宗武,我怎能不效仿他,给李亨写一封信呢?
门前秋风萧瑟,荒草丛生,小径上盛开着菊花;池水深深,阶前长满了杂草。
江南正打算归来早些,醉倒在东风里饮一杯碧色的美酒。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诗人在夔州。当时作者因怀念家乡,思念朝廷,心情郁郁不乐,于是写下这首诗。
开头一句“野色苍茫日欲晡”,点明时间是傍晚,描绘了一幅苍茫的晚景图:天色苍茫、朦胧一片。日薄西山,暮霭沉沉,这是一天中最能表现景色特点的时刻。而此时诗人正独自站在江边,面对着这苍茫的晚景,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和忧郁。“日欲晡”说明已是傍晚时分,日头偏西,天将见黑。这时的诗人,面对这苍茫的晚景,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郁。这种情绪从“忆家中”开始。“忆家中”,即回忆起家乡。诗人想起故乡,想到亲人,想到自己远离故土、身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不禁感到十分悲伤。
接下来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命运。“海天东望正愁予”,“海天”,指广阔的天地间;“愁予”,忧愁于心。诗人看到大海、天空,想到自己的前途渺茫,不禁悲从中来。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也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被贬谪到遥远的南方。这种忧愁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消解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加深。所以后面的句子都是对这种忧愁的抒发和表达。
第三联“谩传杜老怜宗武,敢效韩公训亚符。”诗人想起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两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尘喧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两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岭南的生活,而岭南正是当时诗人所在的地点。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感叹道:“听说杜牧怜李宗武,我怎能不效仿他,给李亨写一封信呢?”意思是说,既然杜牧都能同情李宗武,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怜爱李亨呢?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他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李亨的不满。同时,这也表达了他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第四联“门掩秋风荒径菊,池深春水近阶芜”。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家乡的景象,也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写照。“门掩秋风”,意味着家门紧闭,没有人来往,只有秋风在吹拂着门前的菊花;“池深春水”,“池深”指的是水井很深,“春水”则是指春天的水。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深,又写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最后两句“江南正儗归来早,醉倒东风碧酒壶。”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他想回到江南,回到家乡。而实现这个愿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喝酒。这里的“江东”指的是江南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而“碧酒壶”则是指青色的酒瓶或酒杯。诗人想要通过喝酒来忘却烦恼、忘记忧伤,但是他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已经深深地陷入了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担忧,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和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