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灯夜雨共论心,鼓角声寒玉漏沈。
赵国竟全和氏璧,不疑宁取舍郎金。
花绫赐诰龙廷近,彩笔凝香燕署深。
闻说孔君碑更好,人来烦寄客窗阴。

【注释】

篝灯:在油灯下读书,或作诗。秦时以铜为镜、铁为剑,夜半则以铜为烛,故称“篝灯”。鼓角声寒:指战鼓和号角的声音。玉漏沉:玉漏壶中水已沉入,指夜深了。赵国竟全和氏璧,不疑宁取舍郎金: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美玉,名叫“和氏壁”,但被秦国所夺,他非常着急,于是派大臣蔺相如到楚国去索回“和氏璧”。秦王与相如谈判,要拿十五座城来换取“璧”的所有权。相如说:“这块璧是天下所有,不是赵国所有的。”秦昭王只好把那块璧退还给赵国,赵国也把城池割让给了秦国。不疑宁取舍郎金:汉文帝时,有一个人叫张武,他偷了一个侍中郎官的东西,被查出后罚做苦差,但他没有承认偷窃。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宁愿丢掉这个郎官,也不说我是小偷!”

花绫:古代用花绫作衣服。龙廷:皇帝的宫殿。燕署:尚书省。燕:通“晏”,晚。孔君碑:相传春秋时孔子曾为鲁国的大夫司寇撰写过墓碑,后来人们就以“孔君碑”指代孔子的墓碑。烦寄客窗阴:烦劳你将我的诗寄给我,请让我能在窗前阅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友人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诗人深夜与好友共论心志,以及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句“篝灯夜雨共论心”,描写了诗人和朋友在夜晚一起讨论问题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他们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

诗的第二句“鼓角声寒玉漏沈”,描绘了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以及漏壶中水位下降的情景,象征着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时间的流逝。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和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经历的艰辛。

第三句“赵国竟全和氏璧,不疑宁取舍郎金”中,诗人引用了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赵国得到了和氏璧,但最后却因为秦国的威胁而不得不将其交给秦国。这个故事象征着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朋友的深深关怀。

第四句“花绫赐诰龙廷近,彩笔凝香燕署深”,则描绘了诗人受到赏赐的场景。花绫赐予了诗人官职和荣誉,使他能够接近皇帝的身边。诗人在皇帝的宫殿里工作,享受着荣耀和权力。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迷失方向,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第五句“闻说孔君碑更好,人来烦寄客窗阴”,诗人听说孔庙里的石碑非常好看,便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又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和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国家和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