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首丹丘海上山,布衣每欲谢朝班。
百篇藻翰真无敌,万斛牙筹只等闲。
彭泽传闻陶令去,羌村报道杜陵还。
林泉未许终萧散,有待明廷召赐环。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矫首丹丘海上山”起兴,以高山峻岭来比喻友人的志向远大。接着诗人用“布衣每欲谢朝班”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劝诫和期望。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陶渊明、杜陵君自比,抒发了自己不愿为官的情怀。

【答案】

译文:

仰望高耸入云的青山,心中想的是那遥远的仙山蓬莱。我虽身着布衣却志在青云之上,想要辞去朝廷的官职。我的文思泉涌,百篇佳作真可与当世文章家争锋,我胸有成竹,万斛墨汁也难及我的才情。听闻彭泽令弃官归隐田园,我不禁羡慕;又听说杜陵君回归田园,我也心生向往。我渴望像林泉一样过着闲适的生活,但还不能满足。我还有待于圣上召唤,赐给我一官半职。

赏析:“矫首丹丘海上山”,仰望高耸入云的青山,心中想的是那遥远的仙山蓬莱。这一句是起兴。李白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他一生不仕。而他的好友卢文刚此时却要辞官归隐。因此,李白用“矫首丹丘”来表达自己对卢文刚的劝勉之情。“布衣每欲谢朝班”,这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处布衣,但是心中向往的是朝廷。这句话表现了李白不屈权贵、清高傲世的人格。

“百篇藻翰真无敌,万斛牙筹只等闲。”诗人用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卢文刚的文才。“百篇”指文章之多,“万斛”则形容才华出众。“牙筹”即牙签,这里借指书卷。意思是卢文刚的文章如百篇长卷,如万斛水珠般滚滚而出、层出不穷;而其才华更是超然绝伦、无与伦比。

“彭泽传闻陶令去,羌村报道杜陵还。”这两句是说:听说彭泽令辞官归隐了,而我却仍希望留在朝廷之中。这两句话表达了李白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彭泽令”指的是陶渊明,陶渊明曾辞官归隐,而李白则希望像他一样能够辞官归隐。“羌村”是指杜甫的故乡。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官职,后来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也曾写过《羌村》这首诗。所以李白在这里也是以杜甫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林泉未许终萧散,有待明廷召赐环。”“林泉”是山林泉水的意思,这里指隐居之地。“萧散”是指悠闲自得的样子。诗人用“林泉”二字来表示自己愿意像陶潜、杜工部那样过隐居生活,然而,他又不愿意完全脱离社会,所以,他希望能受到皇帝的召见,得到朝廷的一个官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