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汤浴罢试罗衣,樽俎风流记一时。
青眼每怜题柱客,白头今见起家儿。
五声宛转歌桃叶,双袖娉婷舞柘枝。
淮海从容京阙近,置身如在凤凰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题目为《端午》,内容如下:

兰汤浴罢试罗衣,樽俎风流记一时。    
青眼每怜题柱客,白头今见起家儿。    
五声宛转歌桃叶,双袖娉婷舞柘枝。    
淮海从容京阙近,置身如在凤凰池。    

注释

  1. 兰汤浴罢:指的是端午节时人们用艾草和菖蒲泡的热水洗澡的传统习俗。
  2. 试罗衣:在端午节时,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进行洗浴后试穿。
  3. 樽俎风流:指宴请宾客的盛况,樽俎是古代宴会时所用的酒器和食物容器。
  4. 青眼:形容对人有好感或者赏识。
  5. 题柱客:指在柱子上题诗作画的人,这里比喻那些有才华而不被重用的士人。
  6. 起家儿:原意是指从贫贱开始的人,这里比喻那些出身低微但有所作为的人。
  7. 桃叶歌:相传是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访友时所作的歌曲,后来流传到楚地成为当地的民间歌曲。
  8. 柘枝舞:一种古代舞蹈,以柘树枝条为道具,表演时动作优美。
  9. 淮海:指的是古代的淮河以南地区,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10. 凤池:古代皇帝设置的一种职位,类似于今天的宰相或大学士,这里比喻高位或重要职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亲身经历的一个端午节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节日的风俗、气氛以及个人的感受。首句提到沐浴后试穿新衣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次句则是对过去宴会盛况的回忆;第三句表现了对有才华而未被重视的士人的同情;第四句则赞颂了那些出身低微但有成就的人;第五句提及了著名的《桃叶歌》;第六句描写了柘枝舞的优美;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居高位的自豪感。整首诗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