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节多君慕子陵,怜予只似出家僧。
床头相问频能去,灯下长怀可自胜。
嗜酒谁云赊即得,卖文独怪价难增。
客乡愿得身强健,要觅山中术与芩。

高节多君慕子陵,怜予只似出家僧。

床头相问频能去,灯下长怀可自胜。

嗜酒谁云赊即得,卖文独怪价难增。

客乡愿得身强健,要觅山中术与芩。

诗句解析:

  1. “高节多君慕子陵”: 这句中的“高节”指的是高尚的气节,而“子陵”指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严光,他因不愿受官的诱惑,宁愿在家乡垂钓自娱。此处诗人表达了对高尚气节的向往和尊崇,同时也隐含了自身追求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愿望。

  2. “怜予只似出家僧”: “出家僧”通常指脱离世俗,专心修行的人。诗人通过将自己比作出家僧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或道教修炼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3. “床头相问频能去”: 此句反映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考或反省时,常常陷入深深的冥想之中,难以摆脱。这里的“能去”可能指的是心灵的自由状态,不受世俗干扰,可以自由地思考和感受。

  4. “灯下长怀可自胜”: 这句表明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常感到内心充满感慨或忧愁,但通过自我调节(可能是冥想或静坐等),他能够克服这些情绪困扰,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5. “嗜酒谁云赊即得”: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的看法。他认为喝酒不必急于求成,就像赊账购物一样需要时间等待满足的需求。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一种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6. “卖文独怪价难增”: 诗人通过卖文来表达他的文学观念,认为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其价格的高低,而在于能否触动人心,引起共鸣。这表明诗人更注重文学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收益。

  7. “客乡愿得身强健”: 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之地的向往。他渴望在一个没有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精神上的修养和成长。

  8. “要觅山中术与芩”: 这句话显示了诗人对道家学说的推崇。他认为在自然的山间隐居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道家的知识来实现心灵的平和与身体的强健。

译文:

高洁的气节让人敬仰子陵,我如同出家的僧人般超然。
深夜床头常自问是否能够离去,灯下沉思是否能自得其乐。
谁能说饮酒不求即刻满足,出售文章独怪价格难以增加。
希望身居客乡身体依然强健,寻找山间的医术与人参。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郑真对生活和理想的深刻反思。他通过对比自己的志向与现实生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度赞赏。从诗中可以看出,郑真不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追求心灵净化和提升的哲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