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土屋翠云腰,羌妇秋衣制黑貂。
煤火烧红羊□□,□□□□□□□。
【注释】
- 题吴道延西征卷:指吴道子为唐肃宗所画的《西岳云台五贤图》。道子曾于天宝三年(744)随同玄宗到蜀郡,次年又随玄宗到成都,在成都草堂中作画。后因得罪权臣,被贬至绵州(今四川绵阳)。
- 羌妇秋衣制黑貂:羌女穿着秋天的衣服制作黑色貂皮衣服。羌族服饰多以黑、白为主,故称“羌妇”。
- 煤火烧红羊□□:用煤火烧红的羊皮。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对画中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的深深同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渴望改变现状的思想感情。
首句“重重土屋翠云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重重的土屋象征着艰苦的生活条件,而翠绿的云则代表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这样的对比,既展现了生活的真实状态,也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羌妇秋衣制黑貂”一句,通过羌妇的服饰细节,展现了她们生活的艰辛。黑色的貂皮衣服不仅代表了她们的经济状况,也暗示了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这种描写,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更加立体,更具有感染力。
第三句“煤火烧红羊□□”,则是诗人对画作的具体描述。煤炭燃烧产生的颜色变化,如同时间的痕迹,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同时,这也暗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体画面的总结。通过对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仅源于个人的情感,更是源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社会现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唐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