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天空秋水清,扁舟独夜听猿声。
三江愁色华缁鬓,九月霜花照客程。
多病渐忘霄汉梦,忆归何限薜萝情。
罗浮东近三珠树,飞鹤无心向帝城。

木落天空秋水清,扁舟独夜听猿声。

三江愁色华缁鬓,九月霜花照客程。

多病渐忘霄汉梦,忆归何限薜萝情。

罗浮东近三珠树,飞鹤无心向帝城。

注释解释:

  1. 木落天空秋水清:描述秋季的景色,树木凋零,天空显得空旷而明亮。秋天的水也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扁舟独夜听猿声:使用“扁舟”形象地描绘了夜晚乘船的情景,而“听猿声”则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
  3. 三江愁色华缁鬓:”三江”可能指长江、黄河和淮河,这里用来形容广阔的水域和随之而来的忧愁之色染黑了人的发鬓。
  4. 九月霜花照客程:提到“九月”暗示季节更替,而“霜花”象征着冷峻的气候。霜花照耀下的旅程增添了几分凄美和孤寂。
  5. 多病渐忘霄汉梦:这里的“多病”可能指的是身体不适或是年岁增长带来的疲惫,“忘”表示逐渐忘却了高远的梦想或目标。
  6. 忆归何限薜萝情:通过“薛萝”即薜荔与女萝,这两种植物常在古代诗词中象征隐逸生活,这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深切怀念。
  7. 罗浮东近三珠树: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以其三株巨大的松树闻名,这里提到的“三珠树”很可能是指这三棵巨大的松树。
  8. 飞鹤无心向帝城:利用飞鹤的形象表达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无心”强调了这种超然,而“向帝城”则反讽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发浔江答费郡丞”为题,表达了诗人在浔江边独自旅行时的情感状态和思想感悟。诗中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首句“木落天空秋水清,扁舟独夜听猿声。”描绘了一个秋日夜晚的景象,天空清澈,木叶飘落,诗人独自坐在扁舟上,聆听着远处传来的猿猴叫声。这一画面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的诗句中,“三江愁色华缁鬓”,诗人将视野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长江、黄河、淮河这三条大江,以及与之相关的忧愁之色,都染黑了他的头发。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九月霜花照客程”,进一步加深了旅途中的寒意和孤独感。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但在浔江边的夜晚却带来了刺骨的寒风和冷冽的霜花。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无助。

最后两句“多病渐忘霄汉梦,忆归何限薜萝情。”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因病多愁善感,渐渐地忘记了那遥远的梦想和追求。而内心深处,始终萦绕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浔江夜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深沉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情感寄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