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色连江曙未分,萧萧蓬底客先闻。
归裴不羡虞卿璧,留得桐丝伴水云。
《饶阳杂诗十首·宿漳溪人家》是明代诗人郑学醇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诗句原文:
绲藤编箬结幽栖,屋后高林屋下溪。
永夜客心何处折,潇潇山雨壁鼯啼。
归裴不羡虞卿璧,留得桐丝伴水云。译文:
用藤条编织的渔笠,覆盖在简陋的茅屋上。屋后是高耸的树林,屋前流淌的是小溪。
在漫漫长夜里,我的心仿佛被折断了一样,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潇潇山雨与壁虎的叫声。
我不羡慕裴归的宝璧,只愿留下这桐丝陪伴我,随水云飘荡。注释:
纟伦藤:用藤条编织而成的渔笠。
箬:一种用竹篾编制的帽子。
幽栖:隐居生活。
屋后高林:指屋后高耸的林木。
溪:小溪。
永夜客心何处折:在漫长的夜晚之中,诗人的心仿佛被无形的手所折断。这里的“何”字有多重含义,既可以理解为疑问词,也可以理解为表示否定的副词。
潇潇山雨:形容雨声细密而连绵不断。
壁鼯:壁虎的叫声。
裴归:唐代诗人,以才名著称。
虞卿璧:《战国策》中的典故,虞卿为赵国之臣,因献璧给秦昭王而受到赏识。后来虞卿去世,其子虞侯将此璧献给赵王。这里用以比喻珍贵的宝物或才能。
桐丝: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代音乐。
水云:指流水和浮云,象征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生活场景,通过“绲藤编箬”和“屋后高林屋下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居之地的自然和谐。后两句通过“永夜客心何处折”和“潇潇山雨壁鼯啼”表达了旅人在长夜中的孤独与忧愁,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细微声响,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意境的凄美。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入人心,给人以宁静致远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