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当年各拜侯,王纲纽解竟难收。
山东连师凭谁在,容易强秦并二周。
【注释】
①王纲:指国家政权。纽解:解开,即解除。
②容易:轻而易举的意思。
【赏析】
此诗是借史事咏叹当时政治形势的。“三晋”指南北朝时,山西地区为晋、魏、齐三国所建,故称“三晋”。诗中以“王纲纽解竟难收”慨叹三国鼎立的局面难以恢复统一局面。“山东连师凭谁在”,言天下纷争,群雄逐鹿,谁人能成大事?“容易强秦并二周”,意谓易地而处,强秦岂能一统天下!全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语言流畅,一韵到底,堪称绝唱。
三晋当年各拜侯,王纲纽解竟难收。
山东连师凭谁在,容易强秦并二周。
【注释】
①王纲:指国家政权。纽解:解开,即解除。
②容易:轻而易举的意思。
【赏析】
此诗是借史事咏叹当时政治形势的。“三晋”指南北朝时,山西地区为晋、魏、齐三国所建,故称“三晋”。诗中以“王纲纽解竟难收”慨叹三国鼎立的局面难以恢复统一局面。“山东连师凭谁在”,言天下纷争,群雄逐鹿,谁人能成大事?“容易强秦并二周”,意谓易地而处,强秦岂能一统天下!全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语言流畅,一韵到底,堪称绝唱。
【注释】 竹楼:一种用竹子搭建的小屋。厂:即“厂”,这里指代梧州。 卤莽:粗鲁、草率。国计:国家经济,指国家财政收支。渔樵:渔民和樵夫,泛指劳动人民。魏阙: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帝王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逸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全诗四句八句相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竹楼山郭外”,点出地点,写诗人在山城外竹林中的小居所。第二句“隐几独中宵”,点出时间
【注释】 重泛:再次游历。彭蠡湖:古称彭泽湖,今名鄱阳湖。匡庐:庐山的别称,在江西。千崖霜叶稀:形容庐山千山万岭,树木葱茏,但秋天时霜叶凋零已稀。回望匡庐诸峰:回头看看庐山群峦。 【译文】 再来到这彭蠡湖上游玩,只见眼前万顷雪浪翻滚。江山依旧,物候却不相同,白鸥全不管这些事,仍在这里来来往往,悠闲地在钓鱼矶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庐山后的感怀之作
诗句释义: 1. 节钺临蛮土,馀威铲大藤。 - “节钺”指的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将领的仪仗,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余威铲大藤”意味着用权力扫除了大藤,可能指的是通过军事力量清除了叛乱或不稳定因素。 2. 乾坤双石阙,祠宇一中丞。 - “乾坤”指天地或宇宙,这里形容祠堂如同天地之间的门户一般重要。 - “双石阙”指的是祠堂建筑的两个部分,象征着庄严和权威。 -
【注释】 华表石:即华表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县东南。嵯峨:高耸的样子。碧波:指长江水色。晴烟:指晴朗天空中的云气。穷野望:极目远眺。地险:地形险要。屯营列:指驻军。时平:太平无事。干戈:武器。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时作者为湖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与友人游华表山。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开头四句描绘了华表山上的景色,以“巨石”“长江”“晴烟”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其雄伟壮观
以下是对《集杜五首·其五·将发梧州》逐句的解读: 1. 行色秋将晚 - 季节背景:秋天,象征着收获与萧瑟。 - 情感表达:作者表达了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感慨,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青山空复情 - 自然景观:青山,代表了自然的美景。 - 情感寄托:作者通过“空复情”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怀念。 3. 吏人桥外少 - 社会环境:桥外
【注释】 集杜五首 其四:竹楼晓起。 连屋:《汉书·扬雄传下》载:“子云少而好赋,所谓‘家兄具酒,待君对饮’者,盖谓《甘泉》、《河东》也。”此以“书”比诗,故言“床上书”。 水向城:指水流经城外。《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客止。沔彼流水,朝宗于祢。”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毛《传》:“沔水东流,入于江汉,谓之客,犹诸侯朝聘之礼也。沔,水名。祢,国名。” 秋窗犹曙色
诗句原文: 旷野犹残烧,长途草半青。 柳条初动色,黄鸟乍堪听。 涧水通鱼扈,人烟傍鹄亭。 凭高时一望,渺渺尽南溟。 翻译: 在辽阔的田野上,还残留着昨晚的余烬,长路上的野草一半已经变绿了。 柳树开始发芽,呈现出新的绿色,黄色的小鸟突然显得可闻。 山涧的水声和渔船的铃声交织在一起,人烟在远处的鹄亭旁边隐约可见。 我站在高处远望着远方,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无尽的南中国海洋。 注释: - 旷野:
解析: 1 晓雨:早晨的雨。 2. 山雨连江白:描述山中连绵不绝的雨水使得江水显得格外洁白,突出了山雨的连绵和壮观。 3. 凉飙动竹扉:秋风带着凉意吹动着竹门,暗示了秋天的氛围。 4. 樯乌冲浪发:大船在波浪中挣扎,乌鸦被惊扰飞起。这里的“樯”指的是船上的桅杆,“乌”指乌鸦,“浪发”则形容海浪拍打的情景。 5. 新雁挟云飞:新到达的雁鸟伴随着云朵飞翔,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6. 行李经宵湿
重访冰井寺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杖藜成独往,今古意茫然。 注释: 1.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 回忆起曾经游览过的寺庙,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2.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 在新的时节里,振翅飞翔,放眼望去,依旧是那些古老的山川。 3.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 在这辉煌的寺庙中
【注释】 1.府门驿:指广西的南宁府。浦亭:指广西的浦北县。何使君:名不详,为当地知州。白石洞天:指广西的白石山,是道教胜地。讯:询问。黄曙苍年丈:名不详,为当地有名望的人。 2.双旌:即双节(指朝廷任命官员时所给的两种标志)。浮傅去:意为官运亨通,被调任而去。邂逅:不期而遇。桂江:指漓江河在广西境内的一段,这里泛指广西境内的大江。 3.采药名山得:《新唐书·方技传》载:“太一翁者,不知何氏之子
嬴秦世德自飞兼,八百岐周地总兼。 直以富强成帝业,岂知豪杰在闾阎。 注释与赏析: 1. 原文解读:“嬴秦世德自飞兼,八百岐周地总兼。” - “嬴秦”指的是秦国,“世德自飞兼”意指秦国的德行和势力如同展翅飞翔的凤凰一样,既自由又强大。“八百岐周地总兼”则是指秦国征服了西周的土地,实现了地域上的统一,即八百里方圆的土地都纳入了秦国的统治之下。 2. 译文解释:“直接因为富强成就了帝王的事业
【注释】 馆娃宫:春秋时吴王夫差在苏州建的宫殿。月轮:月亮。西施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被吴王夫差掠入吴国后,成为他的妃子,故又称“西施”。图存:保存。甬东:即甬江,在今浙江宁波市附近。 译文: 馆娃宫已经毁弃,只剩下月色倾斜。 因为歌舞的原因,使得霸业亏损了。 即使想要保全国家,也无法在甬江之东安置西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历史人物西施的一首咏怀诗。诗的开头两句写西施被吴王夫差掳到吴国后
【注释】 梁王:指西汉末年梁孝王刘武。旧苑:指梁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宋城:汉时梁国郡治在今商丘县,所以这里指梁园所在地。万乘:古称天子车驾为万乘,后以“万乘”借指帝王。旌旗:古代用旗作为仪饰,这里指皇帝的仪仗。比汉宫:与汉宫相比。汉宫:汉代宫殿,这里泛指京城。宾客:指梁王的宾客。终寂寞:终究空寂冷落。平台:指梁园中的高楼平台。修竹:长而高大的竹子。秋风:萧瑟凄凉的风。 【赏析】
芒砀山前气结龙,干戈天地各争雄。 尽收人杰摧强楚,倡义谁知是董公。 注释解析: - “芒砀山前气结龙”:形容芒砀山前气势磅礴,如同有龙在聚集。芒砀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是古代的一座名山,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干戈天地各争雄”:比喻天下英雄各自为战,互不相让。干戈通常指兵器,这里比喻为争夺权力、地位的斗争,天地则代表整个世界或所有人。 - “尽收人杰摧强楚”:形容通过自己的努力
我们来分析第一句:“清宵月晕几重围,参毕微茫澹曙晖。” -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其中“清宵”指的是深夜,而“月晕”则意味着月亮周围有光辉环绕,形成美丽的光环。接着提到“几重围”,可能是指月光或星光形成的朦胧边缘,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最后“参毕微茫澹曙晖”中的“参”指的是北斗七星,通常在晚上出现在天空中,而“微茫澹曙晖”则形容曙光开始时天色微亮、朦胧的景象。 - 结合整句来看
殿上欢呼击柱时 叔孙初起汉朝仪,周官典礼应犹在。 绵蕞何须野外为,礼仪重于山河固。 注释与赏析: - 《史记三十六首》是唐代诗人苏颋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共三十八首,分为六组,每组四首,各篇均以《史记》中的人物或事件为题。 - “殿上欢呼击柱时”描绘了一个庄严而热烈的场景,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周朝的典礼和汉朝初期的简陋仪式,暗示了对传统礼仪的继承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