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君徒步起东齐,爵拜平津老执圭。
东阁尽招天下士,董生何以滞胶西。

”`markdown

前汉书十七首 相君徒步起东齐,爵拜平津老执圭。

东阁尽招天下士,董生何以滞胶西。

诗句释义

  1. 相君徒步起东齐:指的是公孙弘(相君)从平民身份开始,步行前往东齐国都曲辕学习。
  2. 爵拜平津老执圭:意味着公孙弘在平津被封为官,并手持玉圭以示其职位。
  3. 东阁尽招天下士:描述公孙弘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广泛吸纳天下贤才,如终军等人。
  4. 董生何以滞胶西:此处的“董生”可能代指其他有才能但未能得到重用的官员,而疑问句式表现了作者对此事的不解或惋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公孙弘的生平进行描写,展现了他从一个普通人到高官的转变,以及他在政治、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那些未能得到应有尊重与机会的士人的同情。整体上,诗歌不仅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形象,还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公平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注释

  • 相君: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代表地方长官。
  • 徒步起东齐:步行到东方齐国去学习。
  • 爵拜平津:被授予平津县的地方官职。
  • 东阁:古代藏书楼,此处代指高级官府或学府。
  • 天下士:指全国各地的贤能之士。
  • 董生:此处可能指董仲舒,因《春秋繁露》中有“董生何以滞胶西”之语。
  • 执圭:手持象征地位的权杖。

译文

相君从东齐国出发,徒步走到平津学习成为官员。
在东阁召集了所有的天下贤才,董生为何滞留在胶西?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