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篱短短径斜斜,屋子三间竹半遮。
岁馑无僧供菜把,天寒有鹤守梅花。
武陵流水非秦世,姑孰青山落谢家。
共约春晴草芽动,杖藜携酒踏晴沙。
【注释】
林处士:即林和靖,北宋杭州钱塘人。隐居西湖孤山,自号“和靖先生”。
山篱:指山林中的篱笆。篱笆短而斜曲。
屋子三间竹半遮:指一间小屋,屋旁有两三株竹子。
岁馑无僧供菜把:指饥荒之年,没有和尚来供应斋菜。菜把,是古代一种用草料制成的食品。
天寒有鹤守梅花:天寒,指冬天天气寒冷。鹤,常与松柏同生,这里指松树和柏树。梅花,指雪中开放的一种白色花朵。
武陵溪源非秦世:武陵溪源,指武陵溪流的源头。非秦世,不是秦代的天下。
姑孰青山落谢家:姑孰青山,指姑孰山上的青翠树木。谢家,指南朝梁陈时诗人谢皋。谢皋字子高,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齐、梁二朝的国子博士,后隐退于姑孰山。
共约春晴草芽动:共约,共同约定。春晴,春天晴朗的日子。草芽,指春雨过后,草木发芽。动,生长出来。
杖藜携酒踏晴沙:拄着拐杖,提着酒壶在晴天里漫步沙滩上。杖藜,拄着手杖。
赏析:
林逋,字君复,北宋时期钱塘人。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为朱氏,他随母住于南门外之西。少年好学,因屡试不第而不仕。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林逋游杭州西湖,与苏舜钦相会。二人情投意合,结为知己。苏舜钦死后,林逋更是心灰意冷,于是闭门读书,不交世俗之人,终老江湖。
这首诗作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冬末至翌年初之间,当时林逋已78岁高龄。诗题中的“林处士”是指林逋本人。
【译文】
山篱短斜斜地伸展着,三间屋子半被竹子遮蔽着。
灾年缺粮没和尚来送饭,寒冬腊月有白鹤看守着梅花树。
武陵溪流发源于秦代的地域,姑孰山上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我们相约春天天气晴好时,一起到草芽儿长出来的沙滩上行走。
拄着手杖提着酒壶在晴天漫步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