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黄花面,凄其白雁前。
清渠接淮泗,衰草入幽燕。
月露犹团夜,兵戎更积年。
归途不可极,赍梦岁寒天。
夜入鲁北鄙
夜里偷偷潜入了鲁国的北部边境,
看不见黄花的面孔,只觉得凄冷的白雁在前方。
清渠连接着淮河、泗水,衰败的草进入了幽燕之地。
月光和露珠仍旧凝结在夜晚的天空,战争的烽火已经连年不息。
归途不可极远,带着梦回到那寒冷的天边。
译文:
深夜悄悄踏入鲁北边疆,
却看不到黄菊的脸庞,只见凄冷的雁群在前方徘徊。
清澈的水流汇入淮河与泗水,
枯萎的草木已进入幽静的燕地。
月色如霜依旧笼罩着夜空,
战火纷飞已是连续多年的事。
归途难以达到尽头,只能抱着梦想回到那寒风凛冽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潜入鲁北边疆的情景。诗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心境。首联“不见黄花面,凄其白雁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花和白雁都是秋天的象征,而诗人却无法见到它们,只能感受到它们的哀怨。颔联“清渠接淮泗,衰草入幽燕”则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清渠、淮河、泗水都是北方的河流,而衰草则是北方特有的植物。这些景物都体现了边疆的荒凉和凄凉,也反映了诗人的心情。颈联“月露犹团夜,兵戎更积年”进一步描述了边疆的生活状态,月露是夜晚的象征,兵戎则是战争的象征。诗人在这里用“更积年”来形容战争的持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尾联“归途不可极,赍梦岁寒天”则是诗人对自己归途的感慨,归途无法到达尽头,只能在梦中回到那寒冷的天边。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凄凉,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