唶唶碌碌,舍田而屋。虽有斗珠,不如掬粟。群集营营,日暮空城。
催科更急,闻鞭朴声。引妇呼雏,何田不飞。既投君家,应怜我饥。
未怜我饥,柘弹在手。伊我无知,哀此黄口。遗秉滞穗,回念丰年。
噫嘻,此人无良,环上诉苍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掌握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本诗为《野田黄雀行》的译文,这首诗是杜甫借物言志的名篇,通过黄雀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全诗八句,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黄雀被逼无奈而飞入富人家中;第二段写黄雀被迫为婢妾;第三段写黄雀在贫家受虐待。“噫嘻”一词,感叹词,表示叹息或惊叹。

【答案】

译文:

黄雀呀黄雀你真傻,舍弃田野而去住高楼。虽然有珍珠宝石,也比不上一粒粟米。群鸟聚集营营叫,黄昏时分空城人烟少。催税更夫鞭声响,妇女呼唤幼雏归。既然已投入你家来,该怜我饥饿难熬时。尚未可怜我饥馑,手中拿着柘弹准备射。不知我是无知鸟,哀伤这幼小的生命。遗留着稻穗未收割,想起丰收年景心欢悦。唉声叹气啊这个人无良,上告苍天讨个好。

赏析:

此诗借咏麻雀以自况,抒发了穷愁失意之感。诗的前半部分借麻雀之口述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后半部分则抒发了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前半部分,首二句“唶唶碌碌,舍田而屋。虽有斗珠,不如掬粟”,用拟人手法刻画出黄雀因无家可归、无处觅食而无可奈何的神态,表现了诗人自己流落京城、无家可归的悲凉境况。接着两句“群集营营,日暮空城”,描写黄雀被逼迫得无处可去,只得飞入富人家做小佣人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安定。中间四句“催科更急,闻鞭朴声。引妇呼雏,何田不飞。既投君家,应怜我饥。”写黄雀被逼无奈而飞入富人家中。“催科更急”说明赋税征收加紧,连催逼得更紧急。“闻鞭朴声”“投君家”“应怜我饥”等语,都表明黄雀被迫从良做奴仆。这里,诗人以“嗟”字领起,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四句“未怜我饥,柘弹在手。伊我无知,哀此黄口。”“回念丰年。”进一步抒写黄雀的悲惨处境。“未怜我饥”说明主人并没有可怜它,“柘弹在手”表明黄雀已被当作玩物来对待。“伊我无知,哀此黄口”两句,运用反诘的语气强调自己无辜受害,同时以“黄口”指代小动物,暗示自己也是无辜受害者之一。“遗秉滞穗,回念丰年”两句,写出黄雀对往昔丰收岁月的回忆。它回忆过去收获时的喜悦,但眼下却只能把收获的禾穗抛在地上(“滞穗”),心中不禁涌起了对往昔丰收年的怀念。最后两句“噫嘻,此人无良,环上诉苍天”,以感叹的语气谴责当权者没有良心,要向上天申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