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摇绿树,百丈见游鳞。垂钩新月随孤艇,荷笠闲云伴老身。
春来无限桃花水,懒问仙源碧山里。鱼肥酒美笑自斟,草暖沙暄常晏起。
休论生计近如何,吹笛鸣榔发棹歌。大隐不须加帝腹,太平宁用把周戈。
颇怪儿童呼系缆,洲前清浅静无波。
【注释】:
澄潭摇绿树,百丈见游鳞——清潭里碧绿的树木倒映在水面上,一游鱼跃出水面时百丈远也看得见。
垂钩新月随孤艇,荷笠闲云伴老身——垂钓者在皎洁的月光下,驾着小船;头戴斗笠的渔翁悠闲地陪伴在身旁。
春来无限桃花水,懒问仙源碧山里——春天来了,那清澈的流水就像无数的桃花一般绚烂夺目。
鱼肥酒美笑自斟,草暖沙暄常晏起——鱼儿肥嫩、美酒香醇、生活安逸、心情舒畅,所以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我陶醉。
休论生计近如何,吹笛鸣榔发棹歌——不必去谈论生计的问题。
大隐不须加帝腹,太平宁用把周戈——隐居的人并不需要什么帝王的保护,天下太平也用不着使用周代那样的武器。
颇怪儿童呼系缆,洲前清浅静无波——奇怪那些孩子们竟能叫住渔船,让他们停下来休息。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渔父的生活和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澄潭摇绿树,百丈见游鳞。”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清澈的潭水摇动着绿色的树叶,一游子在百丈之外的地方就能看见它的倒影。这一句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美丽,又为后面的人物活动做了铺垫。
接着“垂钩新月随孤艇,荷笠闲云伴老身”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渔父的活动:他在新月的照耀下,驾着小船垂钓;头上戴着斗笠,身边有闲适自在的云朵相伴。这两句既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状态,又为后面的人物对话做了铺垫。
第三句“春来无限桃花水,懒问仙源碧山里”进一步描绘了春天里的景色:春天到了,那清澈的流水就像无数的桃花一样绚烂夺目。这句既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又为后面的人物对话做了铺垫。
第四句“鱼肥酒美笑自斟,草暖沙暄常晏起”则具体描绘了渔父的生活状态:鱼儿肥嫩、美酒香醇、生活安逸、心情舒畅,所以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我陶醉。这句既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状态,又为后面的人物对话做了铺垫。
第五句“休论生计近如何,吹笛鸣榔发棹歌”则是对前面的总结:不必去谈论生计的问题。这句既表现出渔父的豁达和乐观,又为后面的人物对话做了铺垫。
第六句“大隐不须加帝腹,太平宁用把周戈”则是对未来的展望:隐居的人并不需要什么帝王的保护,天下太平也用不着使用周代那样的武器。这句既是对渔父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最后一句“颇怪儿童呼系缆,洲前清浅静无波”则是对前面的总结:奇怪那些孩子们竟能叫住渔船,让他们停下来休息。这句既表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赞叹,又为后面的人物对话做了铺垫。
这首词通过对渔父生活的细致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