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过苔荒石径微,林园一向掩柴扉。
柳堤潮满鱼苗上,麦陇风晴雉子飞。
花暝更教移晚酌,竹深犹遣着寒衣。
老人本自心无事,不为投闲始息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对全诗的理解,同时还要明确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标题和注释,然后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内容,最后再从技巧、语言、结构等方面分析。

“两过苔荒石径微,林园一向掩柴扉”,诗人经过两趟,见苔草已长满荒凉的小径,而小径旁的柴门却依旧关着,没有打开。“苔荒”,指苔藓长满了小路;“柴扉”是农家的柴门;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走过两次,只见苔藓已长满荒芜的小径,小径旁的柴门却依然关闭着。

“柳堤潮满鱼苗上,麦陇风晴雉子飞”,这两句写的都是自然景色,但前一句写的景是静态的,后一句写的景是动态的。“柳堤”即柳树岸边的堤岸,这里指池塘边的柳树;“潮满”指池塘涨满了水;“雉子”指野鸡;意思是:柳树林边的池塘里水满了,鱼儿在水面上游来游去;麦田里的风晴日暖,野鸡在田野中飞翔。

“花暝更教移晚酌,竹深犹遣着寒衣”,这两句的意思是:到了傍晚时分,花儿已经落了,诗人又拿出酒来喝,因为天气冷,还特意换上了棉衣。“花暝”指傍晚时分。这句写诗人傍晚饮酒的情景;“移晚酌”即拿出晚上喝酒。“竹深”即竹子很深,这里指竹林深处;“遣”意为让,这里指诗人让竹叶飘落到自己的衣服上;“寒衣”即薄衣,这里指薄衫。这句写诗人夜晚喝酒的情景。

“老人本自心无事,不为投闲始息机”,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来心里就没有任何事,不是因为无聊才来这儿隐居的。“老人”指诗人自己;“投闲”指隐居;“始”是开始的意思,“息机”意谓停止活动。

【答案】

译文:

两度走过荒芜的小径,见路边的柴门紧闭;柳树下的池塘里涨满了水,鱼儿们在水面上游玩;到了傍晚时分,花儿已落下,我拿酒来喝,因为天气冷所以换上了棉衣;竹林深处传来竹叶飘落的声音,让我把竹叶吹落在身上;我本来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老人,不是因为无聊才来隐居的;赏析:

首联写诗人经过两次,只见苔藓已长满荒芜的小径,而小径旁的柴门却依然关闭着。这是诗人的实境所见。“苔荒”“柴扉”这两个词语都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次联写夏日傍晚时分,柳树边上的池塘里已经涨满了水,鱼儿们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是诗人的虚境所见。”潮满”、“风晴”都是自然景物,但前句中的“潮满”是静态的描写,后句中的“风晴”是动态的描写。

颔联写傍晚时分,花儿已经落了,诗人又拿出酒来喝,因为天气冷,还特意换上了棉衣。这里的“花暝”与上一句中的“潮满”遥相呼应。

颈联写诗人到了傍晚时分,花儿已经落下,他拿出酒来喝,因为天气冷,还特意换上了棉衣。这里的“花暝”与上一句中的“潮满”遥相呼应。诗人来到竹林之中,听到了竹子深处传来的竹叶飘落的声音。

尾联写诗人本来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老人,不是因为无聊才来隐居的;赏析:

此诗写诗人夏日田居生活之闲适。开头两句描绘出诗人在田居中见到的景物:荒芜的小径,紧闭的柴门。接着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柳树下的池塘里涨满了水,鱼儿们在水面上游玩;傍晚时分,花儿已经落下,他拿出酒来喝;到了晚上的时候,他还特意换上了薄衣。最后两句说,我本来就是个无所事事的老人,不是为了无聊才来这里的;可见他并不觉得寂寞或无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