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际重阳,西风野日黄。
鸣鸿云外度,细菊目前香。
遣兴诗从拙,冲愁酒放狂。
独醒还独醉,尘俗默低昂。
【注释】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传统的赏菊、插茱萸和饮菊花酒的日子。
佳节际重阳,西风野日黄。佳节:美好的节日。际重阳:在重阳节这天。际:临,到。
西风野日黄:秋天的风吹过荒野,阳光变得金黄。西风:秋天特有的气候,即秋风。野:野外,郊外。日:太阳(这里指秋日)。黄:金黄。
鸣鸿云外度,细菊目前香。鸣鸿:雁南飞的声音。云外:云层之外。鸣鸿云外度:大雁南飞的声音从云层之上传来,好像在空中回荡。
细菊目前香:细小的菊花在眼前开放,散发着香气。目前:眼前。
遣兴诗从拙,冲愁酒放狂。遣兴:排遣兴致。拙:笨拙。冲愁:冲散忧愁。
独醒还独醉,尘俗默低昂。独醒:独自清醒。还:仍然。独醉:独自陶醉。
【赏析】
《重阳》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重阳佳节的景象,并借此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全诗以“重阳”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氛围;同时,诗人也借助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整首诗歌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开头两句:“佳节际重阳,西风野日黄。”直接点明了节日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长寿、吉祥和幸福。在这里,诗人选择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
诗人用“西风野日黄”来形容重阳节的自然景象。秋风扫过原野,阳光洒满大地,万物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了重阳节时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第三句:“鸣鸿云外度,细菊目前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大雁南归,声声响彻云霄,给人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而那些细小的菊花则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一部分既突出了重阳节的特色,又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美好感受,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遣兴诗从拙,冲愁酒放狂。”诗人借酒消愁,以诗为伴,试图摆脱忧愁。然而,尽管诗人努力想要放松心情,但内心深处的忧愁依然难以驱散。这里的“遣兴”和“冲愁”都是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但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无奈和迷茫。
最后两句:“独醒还独醉,尘俗默低昂。”诗人在孤独之中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虽然外界的喧嚣与纷扰让他感到困扰,但他却选择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一切。这里的“独醒”和“独醉”分别代表了清醒和醉酒两种状态,寓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的变化。而“尘俗”则指代了世间的纷扰与复杂,暗喻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超然。
《重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