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沧茫眼欲迷,碧峰斜日晚悽悽。
烟光度鸟白还没,水色连天青更低。
千里秋颜吾已老,万山云树思堪题。
曾耽曲蘖沧江外,不醉阑干玉署西。
【注释】
凭高望远:指登上高处,远望。沧茫:沧海茫茫。凄悽:形容景色凄凉。烟光度鸟:烟雾中飞起的白鹭。白还没:白色的鸥鹭尚未飞出水面。水色连天:水色与天空相连。青更低:青翠的山色更加低矮、暗淡。老:衰老。沧江外:沧江边。曲蘖:酒名。沧江:即长江。沧浪:指洞庭湖。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题:题写。沧浪外:洞庭湖之滨。耽:沉溺于。曲蘖:酒名。沧江外:洞庭湖畔。阑干:栏杆。玉署:官署名,古代帝王所居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盐署(今江苏泰州)登高望远之作,诗中描绘了自己眼中所见景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感慨。
首句“北望沧茫眼欲迷”,描绘了诗人站在盐署高处远眺的情景,眼前的景象辽阔而迷茫,令人心生迷惑。
次句“碧峰斜日晚凄凄”,描述了夕阳下山峰的影子斜斜地映在江面上,景色显得有些凄凉,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忧郁起来。
第三句“烟光度鸟白还没”,描绘出烟雾缭绕中的白鹭尚未飞出水面的宁静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
第四句“水色连天青更低”,进一步描绘了水色的苍茫与深沉,使整幅画面显得更加广阔和深远。
第五句“千里秋颜吾已老”,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无奈。
第六句“万山云树思堪题”,则将诗人的思绪投向远方,描绘出一幅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的美景,使人不禁想起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一句“曾耽曲蘖沧江外,不醉阑干玉署西”,则表达了诗人曾经沉醉于酒乡之中,如今却只能在玉署(官府)旁边徘徊,无法忘怀昔日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盐署景色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