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收雨雪自经旬,侵晓晴光逐岁新。
大造有知开景象,万方无地不阳春。
日长诗酒清淮客,风暖弦歌太古民。
垂老唐虞何以报,年年庭教汉良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述了他在盐城元日(即新年)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喜收雨雪自经旬,侵晓晴光逐岁新。
喜收雨雪自经旬,意味着在春节期间,天气终于放晴,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侵晓晴光逐岁新,形容清晨的阳光照亮了新的一年,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大造有知开景象,万方无地不阳春。
大造有知,意味着天地万物都有感应,能够感知到人间的变化。这里指的是天地间的景象被新年的气息唤醒,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万方无地不阳春,形容整个大地都被新春的氛围所包围,无处不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日长诗酒清淮客,风暖弦歌太古民。
日长诗酒清淮客,描绘的是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享受诗歌和美酒的情景。这里的“清淮”指的是江苏淮安地区,是苏轼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日长表示时间过得很慢,诗酒代表着文人墨客的乐趣。而弦歌则指古时候的音乐,太古民则指的是古代的人民。这里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垂老唐虞何以报,年年庭教汉良臣。
垂老唐虞何以报,意味着苏轼已经年迈,他无法像古代的唐尧和虞舜那样做出什么贡献。然而,他还是每年回到家乡,教授庭中的学子,培养下一代的汉家忠臣。这里的“庭教”指的是在家中教导孩子们,“汉良臣”则是汉朝的贤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关心教育,为国家的未来尽心尽力。
赏析:这首诗以新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新春的美好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即使年岁已高,仍不忘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