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堂堂貌,蹉跎鬓欲秋。
读书期事主,杖策望封侯。
正大胸中学,凄凉眼下愁。
老天如有意,未必此生休。
病中
七尺堂堂貌,蹉跎鬓欲秋。
读书期事主,杖策望封侯。
正大胸中学,凄凉眼下愁。
老天如有意,未必此生休。
注释:
- 七尺堂堂貌:形容身材高大挺拔的样子。七尺为古代对成年男子身高的标准度量,形容人身材魁梧。
- 蹉跎鬓欲秋:蹉跎(cuō tuó)是拖延、虚度的意思,鬓欲秋指头发已经快到秋天了,意味着年纪渐长,时光流逝。
- 读书期事主: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够侍奉主人,期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人。
- 杖策望封侯:杖策是拿着手杖,象征行走,封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表示功成名就。这里意味着希望能够通过辛勤工作获得封赏和荣誉。
- 正大胸中学:正直且心怀天下的志向和抱负,表示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 凄凉眼下愁:眼前虽然感到凄凉,但心中并不感到忧愁,因为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
- 老天如有意:认为命运之神对自己的期望和安排是有目的的,相信自己的命运会有所好转或成就。
- 未必此生休:即使当前的处境不佳或遭遇困难,也相信未来有可能改变或成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疾病中的感慨及对未来的希望。首句“七尺堂堂貌”描绘了作者高大英俊的形象,暗示了其年轻时的风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鬓发已白,岁月不饶人,这反映了人生易逝的悲哀。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读书期事主,杖策望封侯。” 这两句诗表明了作者渴望通过学习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能够服侍他人的人才。而“杖策望封侯”则体现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希望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尊敬。
诗人并未因此而自满或放弃,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正大胸中学,凄凉眼下愁。” 这表明诗人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即使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也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坚信自己的内心和志向是不会改变的。
最后一句“老天如有意,未必此生休”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他认为即使当前的处境不佳或者遭遇不幸,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里的“老天”可以理解为自然和社会环境,寓意着命运的无常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敬畏和对挑战的勇敢应对。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形象、生活态度、志向抱负以及命运观的表达,展现了一个积极向上、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人物形象。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