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谓浮云解作霖,岂期云气漫成阴。
何人奠璧频瞻仰,有客悲歌叹毒淫。
顼帝权移天曷定,神龙用亢海徒深。
掩身未服先贤训,向日空怀寸草心。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和石末公冬暖: 这首诗的开头,“和石末公”可能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尊称或代称,而“冬暖”则形容冬天的温暖或气候宜人。这里的“冬暖”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了温暖的人情或政治环境。

  2. 总谓浮云解作霖: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一种期待或幻想。在中国文化中,“霖”通常指连绵细雨,常用来形容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这里说“浮云”能够“解作霖”,意味着希望天气能像云层那样变幻莫测,带来雨水以滋润大地,对农业有益。

  3. 岂期云气漫成阴: “岂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而“云气漫成阴”则是说天气的阴霾超出了原本的范围或预期。这里可能暗含了对于某种政治状况的担忧,认为原本晴朗的天空被政治的阴霾所遮蔽。

  4. 何人奠璧频瞻仰: “奠璧”是一种古代用于祭祀的玉器,这里比喻为一种珍贵的礼物或贡献。诗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有人频繁地向他展示或赠送贵重的礼物或物品,表现出对他的敬仰或重视。

  5. 有客悲歌叹毒淫: “有客”可能指的是某位来访的客人,他们可能因为某些事情感到悲伤或忧虑,并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悲歌”和“叹毒淫”可能指的是客人对于时事的不满或对某些政策的批评。

  6. 顼帝权移天曷定: “顼帝”指黄帝,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帝王之一,这里用来指代统治者的权力。诗人用“权移天”来形容权力的变化,暗示这种权力的变化是不可预测或难以控制的。

  7. 神龙用亢海徒深: “神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威严,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强大的力量或势力。诗人用“亢海”来形容这种力量的强大,但同时也表示这种力量过于强大或难以控制,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

  8. 掩身未服先贤训: “掩身未服”可能指的是诗人还没有完全接受或理解某些道理或教诲。这里的“先贤训”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的教导或经验。诗人可能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去接受这些教导或经验。

  9. 向日空怀寸草心: “向日”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某一天或一段时间,“空怀寸草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怀念或愧疚。这里的“寸草心”是一个典故,源自《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贰,君子有肇。”,意指微小的心意。诗人可能觉得自己对过去的事情没有尽到责任或没有做好,内心充满了愧疚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政治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运用了“浮云”、“霖”、“云气”、“翳”、“哀歌”、“黄帝”、“龙”、“沧海”、“掩身”等意象,表达了对于自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引用和自我反省,展现了自己对于道德、责任和历史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