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闾析木天空阔,桐柏终南水乱流。
邑里萧条无吠狗,田畴芜秽少耕牛。
萋萋蔓草随人远,淡淡残阳向客留。
迟莫飘零偏感旧,几回垂泪睇神州。
【注释】:
巫闾,山名。析木,山名。终南,山名。邑里,指城市。吠狗,守门的狗。田畴,农田。芜秽,荒芜。萋萋,茂盛的样子。淡淡,模糊不清的样子。残阳,夕阳。迟莫,黄昏。飘零,离散。几回,多次。垂泪,流泪。睇,看。神州,指中原地区。
【译文】:
巫闾山高耸入云,分出天地间广阔的天空;桐柏山和终南山上,河水奔腾不息地流着。
城中的繁华已经消失,只有几只狗在守护空荡荡的街道;田野荒芜,连耕牛都难得一见了。
蔓草茂密地长满了大地,夕阳渐渐向人世隐去;我在这异地漂泊,心中满是感伤。
多少次我在暮色中独自流泪,遥望着那曾经熟悉的中原大地。
【赏析】:
本诗是诗人对友人赴边塞任务的赠答之作。诗人借送别之机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意境苍凉悲壮。
开头两句“巫闾析木天茫茫,桐柏终南水乱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巫山、华山一带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巫山、华山,位于四川、陕西交界处,地势崇峻,群峰竞秀,气势磅礴。“天茫茫”三字写出了其高远辽阔的特点;“天茫茫”与“乱行”相对,突出了山势的险要。“析木”“终南”皆指山峰,分别取自《列子》中的两个故事。“天茫茫”与“水乱行”相互映衬,更增添了自然景物的雄浑奇伟之感。“天茫茫”、“水乱行”,既写出了巫山、华山的高大巍峨,又烘托出作者的豪迈情怀。
颔联“邑里萧条无吠狗,田畴芜秽少耕牛。”诗人由远及近描写了自己家乡的景象。昔日繁华的城市如今荒凉冷落,只有几只狗还在守护着空荡荡的街巷;田野荒芜,连耕牛也难得一见。这两句从视觉角度出发,生动刻画出了边陲之地的荒凉萧瑟之景。“犬吠”与“牛耕”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颈联“萋萋蔓草随风远,淡淡残阳向客留。”诗人进一步描写了边陲荒漠之地的景象。茂盛的草木随风摇曳,似乎在向着遥远的家乡延伸;而太阳西下,却始终不肯离去,仿佛在给行人以安慰和鼓励。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木、夕阳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诗意和画面感。
尾联“迟莫飘零偏感旧,几回垂泪睇神州。”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由于时局动乱,自己被迫远离故乡,心中充满了感伤。多少次我在暮色中独自流泪,遥望着那曾经熟悉的中原大地。这两句既是对朋友的勉励,也是对自己心境的抒发。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形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边陲荒漠之地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