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渍愁云重不飞,山蒸冷雾袭人衣。
亦知屏翳空多事,只恐羲和失所归。
岁晏波涛东逝急,天寒鸿雁北来稀。
残灯永夜清无焰,坐听饥猿响翠微。

这首诗出自南宋末的诗人汪元量。他是宋末抗元英雄,曾为宋元战争作过不少诗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限忧虑。他的诗感情真挚,风格苍劲。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雨中遣闷
雨滴打湿了愁云,浓密得无法飘散。山上蒸腾起冷雾,扑面而来让人衣衫湿润。
知道屏风般的云雾多事,恐怕太阳神羲和失去了归途。
岁末时节波涛在东奔涌而去,天寒地冻鸿雁北飞稀少。
夜深人静时一盏残灯永远亮着,我静坐听着饥饿猿猴在翠微山中啼叫。

译文:
雨滴打湿了愁云,浓密得像是难以消散。山上升起了寒冷的雾气,像屏风一样遮蔽了天空。
我知道那些如屏风般的云雾总是多事,怕太阳神羲和会迷失方向。
到了年关时节,波涛汹涌的江水向东奔流而去,天气寒冷,南飞的大雁也变得稀少。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盏残灯永远亮着,我静静地坐着听着饥渴的猿猴在翠微山中哀鸣不已。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通过写雨、山、云雾、冷雾、屏风一般的云雾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个阴郁、沉重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雨渍愁云重不飞,山蒸冷雾袭人衣。”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间的景象,雨点打湿了厚重的乌云,使得它们似乎无法升空,反而笼罩在山间;而山间升起的冷雾,像是屏风一般遮挡了天空。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烦乱。

“亦知屏翳空多事,只恐羲和失所归。” 这里提到“屏风一般的云雾”,显然是诗人借助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感慨。屏风一般的东西往往代表着阻隔和障碍,这里的云雾被诗人赋予了象征意义,表达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担忧和对未来可能失去控制的恐惧。

“岁晏波涛东逝急,天寒鸿雁北来稀。” 随着季节的推进,冬天来临,江水开始激荡澎湃地向东流去,而此时北方的鸿雁因为气候的原因也开始减少了数量。这里的“岁晏”即指年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而“波涛”和“鸿雁”则分别代表自然界的元素。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以及对自然规律变化的恐惧。

最后两句“残灯永夜清无焰,坐听饥猿响翠微。” 则是对整首诗情感高潮的收束。诗人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里,只有一盏残灯发出微弱的光芒。他静静地坐着,聆听着饥渴的猿猴在远处翠微山中发出的叫声。这两句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孤独和寂静的环境中,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深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焦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恐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和声音元素,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现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