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雪深一尺馀,平明鸟雀噪阶除。
移床漫向明窗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注释】:
雪中三首:唐宋时期,诗人常在雪夜读书,写诗。
一夜雪深一尺馀,平明鸟雀噪阶除。一夜的大雪,积得有一尺多深了。天刚亮的时候,听到屋外鸟雀叫声。
移床漫向明窗下,图得清光好照书。把书桌搬到窗边明亮的地方,好让窗外的雪光映照着我读的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冬夜苦读时所作,通过描写自己雪夜读书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一夜雪深一尺馀”,这两句写景,交代时间与天气:大雪下了一整夜,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一夜”二字写出了雪的密度大、时间长、覆盖广的特点;“深”字写出了雪的厚度。“平明”(天亮)则指第二天天一亮,“鸟雀噪阶除”即指此时。大雪之后,万物都沉睡于寒冷之中,只有鸟儿还在歌唱。而此时的作者却正在读书,可见他是多么渴望读书呀!
“移床漫向明窗下,图得清光好照书。”这两句写人,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环境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求。“移床”说明作者为了更好的读书,不得不挪动床铺。“漫向”表明这是随意而为,并无特别的目的或想法。“图得清光好照书”中的“图”字表明作者有目的、有意为之。“图得”表明作者为了读书的需要,不惜付出代价。“清光”指明亮的月光和雪光,这里指月光和雪光。“好照书”中的“好”字表明作者对读书环境的珍视,认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读书。
整首诗简洁自然,意境深远,既写出了作者雪夜读书时的孤独与艰辛,又展现了他热爱读书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