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动江淮战血红,羽书应不达宸聪。
紫薇门下逢宣使,新向湖州召画工。

【注释】

有感:即《登科后作》诗,唐人张祜曾于天宝五年(746)登进士第。这首诗是作者在天宝年间任湖州刺史时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民遭受的痛苦深表同情。

浪动江、淮战血红,羽书应不达宸聪:浪涛汹涌,波涛翻涌,江淮两岸都是鲜血染红。战报传来朝廷,但皇帝没有听到。

紫薇门下逢宣使,新向湖州召画工:在紫薇宫里遇到了朝廷派出的使者,又刚刚被调往湖州去召见画工。

【赏析】

《有感》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写诗人在天宝年间任湖州刺史时目睹的江南一带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浪动江、淮战血红,羽书应不达宸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海浪汹涌澎湃,江淮两岸都是鲜血染红,战报传来朝廷,但皇帝没有听到。这里的关键词语是“浪动”,“江、淮”,以及“羽书”等。“浪动”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江、淮”则指明了战场的位置,这两个字也体现了张祜对战争的关注。“羽书”指的是战报,这里用“不达”来表达战报无法传达到皇帝耳中的意思。这句诗通过对战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痛恨之情。

次句“紫薇门下逢宣使,新向湖州召画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紫薇宫里遇到了朝廷派出的使者,又刚刚被调往湖州去召见画工。这里的关键词语是“紫薇门下”、“宣使”、“湖州”等。“紫薇门下”指的是皇宫中的某个部门或职位,这暗示了诗人可能曾经在某个高位上工作过;“宣使”则是指朝廷派出的使者,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朝廷之间的某种联系;“湖州”则是诗人被调往的地方,这显示了诗人的政治生涯的变化。这句诗通过对诗人被调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关注。

最后一句“有感”则是这首诗的主题。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天宝年间任湖州刺史时目睹的江南一带的残破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