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生丹崖,绿叶如云烟。
上枝蔽光景,下根蟠九泉。
朝凉聒众鸟,夕阴萃鸣蝉。
岂不盛容色,及此阳春年。
西风吹白露,点缀庭阶前。
繁华坐销歇,枝叶空相捐。
世情多反覆,天道有推迁。
金屋擅娇宠,长门闭神仙。
献赋亦巳晚,徒悲泪如泉。

【注释】

感怀:感慨。

三十一首:《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的一首。

丹崖:红色的山崖或峭壁。

云烟:云和雾,形容树木苍翠。

上枝蔽光景:指树上的枝叶遮蔽住了光线,使得阳光不能透过。

下根蟠九泉:树根深藏在地下,蟠曲盘结,难以看见。

聒(guō)众鸟:使许多鸟儿惊扰,聒是扰乱的意思。

夕阴萃鸣蝉:傍晚的阴气聚集在树上,蝉声鸣叫。

阳春年:春天的时节。

《西风辞》: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此篇写秋天西风吹起白露,秋色渐浓,草木凋零的景象。

点缀庭阶前:指秋天的景色给庭院阶前增添了不少色彩。

坐销:坐着消失,这里形容景物的衰败。

空相捐:徒然地相互抛弃、消散。

世情多反覆:世间人情变化无常。

天道有推迁:天理有其自然的运行规律,不可阻挡。

金屋擅娇宠:指汉代王太后的妹妹馆陶公主曾得到汉武帝宠爱。

长门闭神仙:传说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被幽禁在长门宫,称为“长门怨”。

献赋:古代一种以文采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也泛指文章。

亦:也,都。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自然、抒发悲凉情绪的诗。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之无常和世道之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第一联“芳树生丹崖,绿叶如云烟。”以丹崖和绿叶为画面主体,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丹崖是红色的山崖或峭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绿叶则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它们如同云烟般缭绕在山崖之上,给人一种飘渺而神秘的感觉。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二联“上枝蔽光景,下根蟠九泉。”进一步描绘了树枝和根系的形象,强调它们的高大与深远。上枝遮光,下根盘曲于九泉之下,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奇景异象。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和机会。

第三联“朝凉聒众鸟,夕阴萃鸣蝉。”以清晨和傍晚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两种不同的自然之声。清晨时分,凉爽的微风中传来众鸟的啼叫声,仿佛在为新的一天的到来欢呼。而到了傍晚,阴气笼罩下的树木上鸣蝉声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与寂寞。这一联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第四联“岂不盛容色,及此阳春年。”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虽然自己的容貌依然美丽,但已经来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这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第五联“西风吹白露,点缀庭阶前。”描写了秋天西风吹起白露的景象,清新宜人。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诗人将白露比喻为点点星光,点缀在庭院的阶前,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一联不仅赞美了秋天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六联“繁华坐销歇,枝叶空相捐。”诗人用“坐销”和“相捐”这两个动词表达了繁华景象逐渐消失的过程。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枝叶在秋风中摇曳,显得孤独而凄凉。这不仅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悲伤。

第七联“世情多反覆,天道有推迁。”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世间人情变化无常,正如四季更替一样难以捉摸;而天理亦有其自然的运行规律,不可轻易改变。这两句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命运和天道的敬畏之心。

第八联“金屋擅娇宠,长门闭神仙。”通过对比来表达对不同命运的看法。汉代王太后的妹妹馆陶公主曾得到汉武帝宠爱,她的金屋豪华而富贵;而陈皇后却因失宠而被幽禁在长门宫,生活困苦不堪。诗人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女子命运,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际遇的评价和思考。

最后一句“献赋亦已晚,徒悲泪如泉。”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无奈和悲伤。既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去追求文学成就,那么现在只能通过泪水来寄托哀思了。这一联既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也体现了他对于世事无常和人生悲剧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