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返雀鷇,晏子称其仁。
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
焉知子玉节,遗祸逮天伦。
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
注释:
- 景公返雀鷇,晏子称其仁。
- 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
- 焉知子玉节,遗祸逮天伦。
- 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古代君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君主治国理念的理解和思考。
首句“景公返雀鷇,晏子称其仁。”描绘了景公返璞归真、重用贤能的政治理念,以及晏子对其仁政的赞誉。景公作为一国的君主,能够返璞归真、重用贤能,体现了他的仁心和智慧。而晏子作为贤臣,能够直言不讳地称赞景公,也体现了他对景公仁政的认同和支持。这种政治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二句“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描绘了景公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政策。景公不仅让鳏寡有了安身之处,还让长年累月辛勤劳作的人不再负累于生计,体现了他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关爱。这种政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当今社会的民生政策提供了借鉴。
第三句“焉知子玉节,遗祸逮天伦。”揭示了景公治下百姓的生活状态。景公能够做到赏罚分明,使得百姓生活在和平安宁之中,但同时也存在着隐患,那就是一些大臣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权势谋取私利,从而给国家带来祸害。这一部分反映了景公虽然能够做到赏罚分明,但在治理国家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在治理国家时不仅要注重赏罚分明,还要关注民生,防范隐患。
最后一句“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则是对景公治国理念的评价和反思。景公虽然能够做到推恩施政,但也有一些局限,比如过于追求政绩而忽视了民生问题。因此,在评价一个君主的治国理念时,不能只看其政绩如何,还要看其是否真正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这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时,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其政绩和发展状况。
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展现了景公治国理念的特点和不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君主治国理念的思考和评价。它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现实、指导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