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共工台,乃在昆仑北。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
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

【注释】吾闻:听说。共工台,神话中共工与颛顼争斗而战败的处所。在昆仑山北面。长蛇:传说中的一条九头蛟龙。戴:覆盖。九头:指九个脑袋。利吻错戈戟:锋利的嘴和交错的兵器。错,交错。戈戟:古代两种武器名。呿呀恣啖食:张开口尽情吃。恣,尽情。抵厥成溪泽;用尽力气将对方打垮,成为沼泽。厥,代指对方。呜呼三仞沮:可惜啊,这三丈高的堤坝终于崩溃了。呜呼:感叹词,表示惋惜、叹惜之意。三仞,古长度单位,周尺七尺为一仞。沮:毁坏,溃决。可以警贪得:足以警戒贪婪的人啊。

【赏析】此诗是《咏史二首》之一,作者以“共工”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全诗语言平实无华,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诗人通过描写共工与颛顼的斗争及其失败,表达了自己对于贪欲和欲望的警惕和担忧。

诗人描绘了共工台的地理位置——位于昆仑山之北。这一地理环境的选择,既是为了突出共工台的重要性,也是暗示了其所处的险峻之地。共工台作为神话中的著名地点,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和威武的色彩,诗人将其置于昆仑山下,更是增添了一层庄重和神圣的氛围。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共工台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其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深刻认识。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共工台的壮丽景象——长蛇般蜿蜒曲折,九头巨龙般的庞大身躯,锋利的口齿错落有致,凶猛的眼神仿佛要吞噬一切。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令人震撼,更让人联想到了共工的英勇和力量。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共工形象的描述上,而是进一步揭示了其背后的寓意——共工之所以能够强大,是因为其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无尽的欲望。这一点从他张开口尽情地吃食,以及用尽力气将对方打垮,成为沼泽的行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通过“呜呼三仞沮”这一转折句,将共工的形象推向了高潮。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共工失败的惋惜之情,更透露出他对贪欲和欲望的深深忧虑。三仞的高度原本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目标,然而在共工这里却被轻易地击溃,这无疑让人感到震惊和悲哀。诗人通过对这一悲剧性场景的描述,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类贪欲和欲望的批判和警示。

诗人以感慨的语气结束了全诗。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像共工这样的贪婪之徒,才使得整个世界充满了危险和不稳定因素。因此,他呼吁世人应该警惕贪婪的欲望,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深邃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史之作,更是一篇饱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