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途乱天纪,赤帝悬空名。
宁知辟掾日,祸机巳潜萌。
晋主念私劳,荀冯巧相迎。
抚床竟不寤,骨肉成鲵鲸。
好还实天道,狙诈徒人情。

【注释】

  1. 当途乱天纪:当官掌权者扰乱了上天的规律。
  2. 赤帝悬空名:指晋武帝,他以皇帝之尊,却有赤帝之名,即“天子”之称。
  3. 辟掾日:辟,通“避”,躲避;掾,古代官吏的佐理人员。
  4. 祸机巳潜萌:祸端已经暗地里滋生了。
  5. 晋主念私劳:晋朝君主因贪图私利而招来大难。
  6. 荀冯巧相迎:荀勖、冯紞,都是当时的重臣。
  7. 抚床竟不寤:晋武帝司马炎在临终前曾感叹自己一生为君不正,最后被荀勖和冯紞等大臣所迷惑,没有醒悟过来。
  8. 骨肉成鲵鲸:晋武帝的家族成员都被杀害或贬黜,就像鱼鳖中的同类互相残杀一样。
  9. 好还实天道:指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
  10. 狙诈徒人情:形容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小人横行,欺骗百姓。
    【赏析】
    《咏史二十一首》是西晋诗人左思创作的一组历史讽刺诗。这组诗共二十二首,每篇五言八句,内容多写汉末三国到西晋的历史事件,借古讽今,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贤明君主的期望。
    第一首: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司马懿曾孙。惠帝时为镇军大将军,封琅琊王。惠帝死后,立惠帝子愍帝即位,迁丞相录尚书事。惠帝死,立其弟怀帝,改元永平元年,迁大司马、假黄钺,总百揆。永平五年禅位于魏,次年死,追赠宣帝,庙号高祖。葬于太谷县。司马炎称帝后,拜荀勖、冯紞为尚书令。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
    第二首: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字安世,司马懿曾孙,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之父。晋武帝初封为琅邪王,累迁至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进封齐王,加九锡。惠帝时掌握朝政,任相国,封晋王。惠帝死,立惠帝子愍帝即位,迁大司马、假黄钺,总百揆。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
    第三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四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晋中书郎。”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五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六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晋中书郎。”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七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八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晋中书郎。”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九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一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颖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二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晋中书郎。”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三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四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晋中书郎。”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五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六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晋中书郎。”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七首:《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父顗,晋侍中尚书令。”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
    第十八首:《晋书·冯紞传》:“冯紞字幼安,颍川阳翟人。晋中书郎。”本诗通过描写晋武帝迷信祥瑞之事,认为吉祥之物可以带来福运,实际上却是自取灭亡的故事。
    第十九首:这首诗通过对晋武帝及其身边大臣们迷信祥瑞之事的描述,揭示了当时政治黑暗与腐败的现象以及奸佞小人横行、欺压百姓的行为。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贤明君主的期待以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第二十首:这首诗以晋武帝的迷信行为为例,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无奈。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社会变革的憧憬与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