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志移山,精卫思填海。
山高海茫茫,心事金石在。
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
春阳熙幽林,卓立有光彩。
【注释】
杂诗:古代一种无韵的诗歌。《诗经》中就有《国风·周南·关雎》、《卫风·硕鼠》、《邶风·燕燕》等杂诗,是民歌体;唐代杜甫有《乐府诗》,是乐府体的。
愚公志移山: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决心要移走这两座山。
精卫思填海:相传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女娃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经常飞到东海边,用嘴里的石头和树枝去填平大海。
山高海茫茫:形容山势高大,海水无边无际。
心事金石在:比喻意志坚定、心志不移。
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意思是像松柏一样坚韧的树木,在严寒的雪霜中依然屹立,即使外表受到损伤也不会改变它美丽的色彩。
春阳熙幽林: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幽静的树林,生机盎然。
卓立有光彩:形容人或物显得特别突出,光彩照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或挫折,都永不放弃,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首句“愚公志移山”,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和毅力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次句“精卫思填海”,则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执着的故事。这个神话中的精卫鸟,尽管被大海淹没,但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填海,最终实现了她的理想。
第三句“山高海茫茫”,是对前两句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强调了无论是面对多么艰难的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接着四句“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态度——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精神。
最后四句“春阳熙幽林,卓立有光彩”,则是对前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表达了即使在最阴暗的时刻,我们也要有光明和希望的信念。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展现了人类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它鼓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拥有这样的精神,去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