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豺知祭兽,獭亦知祭鱼。
豺獭有报本,人道当何如。
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
那能不自愧,而以耀庸愚。
吁嗟千载下,枯骨空专车。

【注释】

惟:只有,只有豺狼知道祭祀野兽。

祭:用食物供奉神灵,表示敬意。

獭:水獭。

报:报答,报答恩情。

华堂:华丽的堂屋。

饫(yù):饱食,吃得很饱。

中涂:中间的路面。

千载下:千百年以后。

枯骨:指战死者的骸骨。

空:白白地。

【译文】

只有豺狼才懂得祭祀野兽,水獭也懂得祭祀鱼。

豺狼和水獭报答了它们的本源,人道应当怎样呢?

华丽堂屋里吃饱了美食,盗贼阻塞了中间的道路。

怎么能够不感到惭愧,却还要炫耀自己的愚蠢?

啊!叹息千年后的人们,战死的尸骨只能白白地被运走。

【赏析】

《杂诗四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杂诗”是说内容杂乱无章。全诗四首,前两首写豺、獭有报答本源之心,后两首写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慨叹世人不识豺獭之报本之心,而耀耀然不知耻辱,从而抒发感慨。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说,豺、獭有报本之心。“惟”是“只有”、“唯有”之意。“豺”即豺狼。《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豺乃祭兽。”《尔雅·释畜》郭注:“豺,青兽也。”《尔雅·释地》:“北方谓之豺。”《广韵》:“豺,黄黑色毛野豕也。”这里以豺喻人有报本之心。“獭”是水獭,亦为水鸟。《礼记·月令》:“仲冬之月……獭祭鱼。”《广韵》:“獭,水獭也。”《诗经·小雅·斯干》:“交交黄鸟……我觏之子,在镐京。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交交黄鸟,止于丘隅。我心忧悲,不得其所。”朱熹集传:“黄鸟,水鸟。其鸣声相呼曰交交。止则止息于土崖之隅,言止于丘也。此鸟常游于水边。”这里以水獭比喻人的报本之心。

第二首诗写豺、獭有报本之心,所以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华堂”是华美的殿堂。“饫”,饱食。“玉食”,美馔佳肴。这两句的意思是:只有豺、獭知道报答本源,所以它们在华丽堂屋中饱食佳肴,而盗贼却在中间道路阻塞。“华堂饫玉食”与“华堂饫玉食”句式相同,但意义不同。前者是豺、獭报本之心的象征;后者是豺、獭在堂屋中饱食佳肴的具体描写。这两句通过豺、獭的报本之心来比喻当时社会中的人们,他们只知道贪图享受,而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甚至对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堵塞了中间的道路,阻塞了自己的前途。

第三首诗写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慨叹世人不识豺、獭报本之心。前两句的意思是:只有豺、獭知道报答本源,所以它们在华丽的堂屋中饱食佳肴,而盗贼却在中间道路阻塞。后两句的意思是:怎么能够不感到惭愧,却还要炫耀自己的愚蠢?这两句以豺、獭的报本之心为喻,批评那些不懂得报本之道的人,他们只顾炫耀自己的无能、愚蠢。

第四首诗写千载下的枯骨只能白白地被运走,感叹自己的命运。前两句的意思是:只有豺、獭知道报答本源,所以它们在华丽的堂屋中饱食佳肴,而盗贼却在中间道路阻塞。后两句的意思是:怎么能够不感到惭愧,却还要炫耀自己的愚蠢?“吁嗟”是感叹的意思。“千载下”是指千年以来。这两句通过豺、獭的报本之心来比喻那些不了解报本之道的人,他们只顾炫耀自己的无能、愚蠢,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愚蠢。最后一句“枯骨空专车”意思是千年以来的枯骨只能白白地被运走。

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报本之心的强烈渴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