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居避风翔,岂冀粢牲祀。
臧孙强自用,取笑于君子。
拾虫养凤凰,将以为观美。
徒令翚翟畏,长逝深林里。
【注释】
爰:古国名。
居:止息,这里指隐居。
避风翔:比喻隐士的处世态度。
岂冀:希望。
粢牲(zīshēng):祭祀时用的盛放供品的礼器。
臧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
自用:自我欣赏,自以为是。
取笑于君子:让有道德修养的人耻笑。
拾:拣拾。
昆虫:泛指飞虫走兽。
养:喂养。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
观美:观赏美丽。
徒令:只使。
翚翟(huīdié):古代称鹰、鹘(hú)一类猛禽。
长逝:长期逝去。
深林里:指幽暗无人烟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杂诗”为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叙述一位隐士的行为和遭遇,但诗人却另有所寄托,通过隐士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风气。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一二句),作者借写这位隐士的处世态度——隐居避世,来讽刺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的人。
第二层(三四句),作者写这位隐士的行为,他为了炫耀自己的才能和美德,竟想用昆虫喂养凤凰,以此显示他的高贵。然而,这种做法只会招致人们的耻笑。
第三层(五六句),作者写这位隐士的结局,他最终被山林里的动物所抛弃,孤独地长逝于幽暗的山林之中。这两句诗既是对前两层的具体描绘,又是对前两层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构思巧妙,手法独特。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这位隐士的言行举止,而是通过对其处世态度的描述,让人们自己去感受他的高尚品格;通过对其行为的描述,让人们自己去判断他是否值得敬佩;通过对其结局的描述,让人们自己去反思社会的现实。这种写法既避免了直抒胸臆的呆板,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