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昔溃乱,桓卢递相寻。
刘裕起寒微,长驱扫氛祲。
秋草虽未枯,霜雪巳骎骎。
陶公节义士,素食岂其心。
我才非管葛,谁能起沦沉。
所以歌去来,归卧五柳阴。
悠悠多感激,怆恨寄讴吟。
哲人贵知几,芳名留至今。
展图三叹息,怀古一何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
本题要求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从诗的内容看,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借咏《归去来图》以抒怀,抒发了作者对桓温、刘裕等人的不满,以及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表达了诗人自己“起沦沉”的壮志。首联,江左昔溃乱,桓卢递相寻;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桓温、桓玄兄弟曾先后掌权于东晋朝廷,形成桓氏之乱。桓、刘二人都是东晋时期名门望族的代表人物,他们互相攀附,竞相显达。桓温曾一度想取代司马氏而自立为帝,但最终未能如愿。桓温死后,桓玄乘机篡夺了司马氏的政权。桓温与刘裕都是桓氏之乱的受害者,桓温在桓氏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失败后,被迫出逃南方,依附于刘裕;刘裕建立南朝宋,成为宋武帝,他的儿子刘义隆又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宋文帝。“桓卢”,泛指桓氏兄弟。“递相寻”,相互攀附。颔联,刘裕起寒微,长驱扫氛祲;刘裕,字苍梧,小名寄奴,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起兵讨伐桓玄,消灭桓玄的势力,后来他废掉晋安帝,自己做皇帝,史称宋武帝。“长驱扫氛祲”,意谓扫除敌人,统一天下。颈联,秋草虽未枯,霜雪已骎骎;“秋草”,秋天的草木;“霜雪”,冬日的霜雪。“骎骎”,疾速的样子。“节义士”,指有节气、讲信义的人。“素食”,指不食五谷杂粮等食物。陶渊明曾作《杂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陶渊明一生崇尚自然、淡泊名利、清高自洁的节义精神。尾联,陶公节义士,素食岂其心;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诗人,辞官隐居田园。他的诗多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恬静美好,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纯朴善良品质,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才非管葛”,意谓才能不如管仲和商鞅。管仲、商鞅,均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管葛”,这里代指管仲和商鞅。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走向强盛。“谁能起沦沉”,意谓谁人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末联,所以歌去来,归卧五柳阴;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园田居·其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号,陶渊明常在宅前屋后的五棵柳树下读书、吟诗。尾联,悠悠多感激,怆恨寄讴吟;陶渊明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写道:“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虚度日,白发欺素簪。”“悠悠”,思绪纷繁之意。“悲”,悲伤、愤懑之意。“怆恨”,“悲痛、哀伤之意”。尾联中写自己对桓温、刘裕等人的不满和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哲人贵知几”,意谓聪明智慧的人应当善于预见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易传·系辞》:“知几其神乎!”“芳名”,美好的名声。“芳名留至今”,意谓美好的名字流传至今。尾联中说:画中的陶渊明形象,我不禁感慨万分;他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名声将会永远流传下来。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借咏《归去来图》以抒怀,抒发了作者对桓温、刘裕等人的不满,以及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表达了诗人自己“起沦沉”的壮志。首联,江左昔溃乱,桓卢递相寻。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桓温、桓玄兄弟曾先后掌权于东晋朝廷,形成桓氏之乱。桓温、桓玄兄弟都是东晋时期名门望族的代表人物,他们互相攀附,竞相显达。桓温曾一度想取代司马氏而自立为帝;但最终未能如愿。桓温死后,桓玄乘机篡夺了司马氏的政权,建立了南朝宋。“桓卢”,泛指桓氏兄弟。“递相寻”,相互攀附。颔联,刘裕起寒微,长驱扫氛祲。刘裕,字苍梧,小名寄奴,小个子,相貌丑陋,体态矮小肥胖。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靠卖柴为生。二十岁那年被太尉檀韶发现并举荐为参军。公元417年(元熙二年)起事反晋,次年攻陷建邺,改国号为楚。公元420年(元兴三年),刘裕率军北伐,灭晋,建国号为宋。“长驱”,意为直捣黄龙。“扫氛祲”,意为扫平敌人的残部。颈联,秋草虽未枯,霜雪已骎骎。秋草:秋季里生长的草。萋萋靡靡,柔美可爱。霜雪:冬天里降落的雪或雨。皑皑满地,洁白晶莹。“节义士”,指有节气、讲信义的人。“素食”,意谓不食五谷杂粮等食物。陶渊明曾作《杂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陶渊明一生崇尚自然、淡泊名利、清高自洁的节义精神。尾联,陶公节义士,素食岂其心。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诗人,辞官隐居田园。他的诗多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恬静美好,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纯朴善良品质,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才非管葛”,意谓才能不如管仲和商鞅。管仲、商鞅,均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管葛”,这里代指管仲和商鞅。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走向强盛。“管葛”,这里代指管仲和商鞅。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走向强盛。“管葛”,这里代指管仲和商鞅。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走向强盛。末联,所以歌去来,归卧五柳阴。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园田居·其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号,陶渊明常在宅前屋后的五棵柳树下读书、吟诗。尾联,悠悠多感激,怆恨寄讴吟。陶渊明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写道:“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虚度日,白发欺素簪。”“悠悠”,思绪纷繁之意。“悲”,悲伤、愤懑之意。“怆恨”,“悲痛、哀伤之意”。尾联中写自己对桓温、刘裕等人的不满和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哲人贵知几”,意谓聪明智慧的人应当善于预见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易传·系辞》:“知几其神乎!”“芳名”,美好的名声。“芳名留至今”,意谓美好的名字流传至今。尾联中说:画中的陶渊明形象,我不禁感慨万分;他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名声将会永远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