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旧三苗,蛇蚓相杂处。
其人近禽兽,巢穴依险阻。
起居任情欲,斗狠竞爪距。
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
所以称为凶,分北劳舜禹。
先朝慎羁縻,罔俾来中土。
胡为倏而至,驰骤如风雨。
见贼但趑趄,逢民辄俘虏。
腰缠皆金银,衣被俱绣组。
所过恶少年,改服投其伍。
农家劫掠尽,何人种禾黍。
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
任将匪能贤,败衄乃自取。
奇材何代无,推诚即心膂。
谁哉倡此计,延寇入堂宇。
割鼻救眼睛,于身竟奚补。
浙西耕桑地,百载安生聚。
自从甲兵兴,徵敛空轴杼。
疲氓真可怜,忍令饲豺虎。
追忆至元年,忧来伤肺腑。

五溪旧三苗,蛇蚓相杂处。

其人近禽兽,巢穴依险阻。

起居任情欲,斗狠竞爪距。

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

所以称为凶,分北劳舜禹。

先朝慎羁縻,罔俾来中土。

胡为倏而至,驰骤如风雨。

见贼但趑趄,逢民辄俘虏。

腰缠皆金银,衣被俱绣组。

所过恶少年,改服投其伍。

农家劫掠尽,何人种禾黍。

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

任将匪能贤,败衄乃自取。

奇材何代无,推诚即心膂。

谁哉倡此计,延寇入堂宇。

割鼻救眼睛,于身竟奚补。

浙西耕桑地,百载安生聚。

自从甲兵兴,徵敛空轴杼。

疲氓真可怜,忍令饲豺虎。

追忆至元年,忧来伤肺腑。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思肖所作的《感时述事十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于南宋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五溪旧三苗,蛇蚓相杂处”两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无序。在郑思肖的笔下,这些地方如同毒蛇和蚯蚓一样,彼此争斗,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这里的“蛇蚓相杂处”形象地比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充满了暴力和贪婪。

“其人近禽兽,巢穴依险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人们的野蛮和残忍。他们如同野兽一样,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互相争斗,甚至不惜伤害无辜的生命。他们的住所也如同野兽的巢穴一样,建立在险峻的地方,难以防守。

“起居任情欲,斗狠竞爪距”两句则揭示了当时人们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他们只关心个人的私欲,而忘记了道德的责任。他们之间的争斗也如同野兽一般激烈,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君臣之分,甚至连自己家人的利益都不顾,只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争斗。这种自私的行为使得社会更加混乱和无序。

“所以称为凶,分北劳舜禹”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由于人们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使得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需要像舜禹这样的贤臣来治理国家。

“先朝慎羁縻,罔俾来中土”两句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和无力。虽然他们已经尽力去安抚和管理那些前来骚扰的人,但这些人仍然不满足于现状,继续四处骚扰。这种无能的状态使得国家更加危险,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胡为倏而至,驰骤如风雨”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和无力。这些人如同狂风暴雨般突然而至,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这些灾难不仅来自于外来的侵略者,更多的是来自于内部的政治腐败和混乱。

“见贼但趑趄,逢民辄俘虏”两句则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和无力。面对入侵的敌人,他们只是犹豫不决;而面对自己的百姓,他们却毫不留情地将其俘虏。这种态度不仅使得国家更加危险,也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

“腰间皆金银,衣被俱绣组”两句则描绘了当时人民的贫困和困苦。尽管这些人拥有丰富的财物,但他们的生活却是如此的艰难和悲惨。他们只能穿着简陋的衣服,住着狭小的房间。这种贫苦的生活使得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过恶少年,改服投其伍”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败坏。这些年轻人不仅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反而变得邪恶狡猾。他们不仅自己过着淫乱的生活,还强迫其他人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成为他们的奴隶。这种风气不仅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也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和无奈。

“农家劫掠尽,何人种禾黍”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破坏和混乱。农民们因为受到抢劫和掠夺而无法正常种植庄稼,使得粮食生产陷入困境。这种困境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些盗贼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横行霸道,正是因为有政府的庇护和纵容。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政府失去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导致社会问题愈演愈烈。

“任将匪能贤,败衄乃自取”两句则揭示了当时领导者的错误行为。那些无能的领导者不仅没有带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反而让国家陷入了困境。这种错误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和无助。

“奇材何代无,推诚即心膂”两句则表达了郑思肖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认为即使没有杰出的人才,只要有真诚的心和忠诚的态度,就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他也担心这种缺乏优秀人才的现状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谁哉倡此计,延寇入堂宇”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那些煽动叛乱的人不仅没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反而将祸端引入了自己的家园。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和安定,也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割鼻救眼睛,于身竟奚补”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悲剧和无奈。那些试图通过牺牲自己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人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反而遭受了更多的苦难和磨难。这种牺牲不仅无法改变国家的现状,也无法解决人民的痛苦和困扰。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南宋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它也反映了郑思肖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道德和秩序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