鹁鸠劝春耕,桴鼓帖宵逻。
抚循馀暇日,珠玉生咳唾。
时维青阳初,天子在左个。
布德顺木令,万国罔不和。
禄食自纷纭,抚字谁最课。
幅员若金瓯,丝发无璺破。
涓溜可摧山,机祸不在大。
中夜登高楼,遥瞻太微座。
乾坤漭寥落,日月飞鸟过。
愤惋空有心,盛时嗟巳蹉。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基的《次韵和石末公用元望韵遣兴见寄》。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附上必要的注释与赏析:
- “鹁鸠劝春耕”
- 关键词: 鹁鸠(古代的一种鸟名)
- 注释: 鹁鸠是春天时在田野间鸣叫的鸟儿,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赏析: 这句诗通过鹁鸠的叫声,传达出了春天农耕的开始,预示着农事活动的繁忙即将展开。
- “桴鼓帖宵逻”
- 关键词: 桴鼓、帖、宵逻
- 注释: 桴鼓是指敲打鼓声,用以夜间巡逻;帖则意味着紧密、严密。
- 赏析: “桴鼓帖宵逻”描绘了夜间巡逻时的紧张气氛,体现了国家对治安的重视。
- “抚循馀暇日”
- 关键词: 抚循、餘暇
- 注释: 抚循表示安抚和引导,余暇则指闲暇时间。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作者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思考或反省,展现了其文雅的一面。
- “珠玉生咳唾”
- 关键词: 珠玉、生、咳唾
- 注释: 珠玉比喻珍贵的事物,咳唾则指言语或行为。
- 赏析: “珠玉生咳唾”形容说话如珠似玉,意味深长,展现了作者文采飞扬的才华。
- “时维青阳初”
- 关键词: 青阳
- 注释: 青阳是春季的别称,此处用来形容时节。
- 赏析: 这句诗通过“青阳初”来表达时间的更新,春天的到来。
- “天子在左个”
- 关键词: 天子、左个
- 注释: 天子指的是皇帝,左个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方位或地点。
- 赏析: 此句可能暗含着皇帝亲临某个重要地方或仪式的意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
- “布德顺木令”
- 关键词: 布德、顺木令
- 注释: 布德是指广泛地施行仁政,顺木令可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意思。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治理的理念,强调了道德和政治的和谐统一。
- “万国罔不和”
- 关键词: 万国、罔不、和
- 注释: 万国指的是众多的国家,罔不表示没有例外,和则是和谐的意思。
- 赏析: 这句话表明了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展现了作者对于和平的向往。
- “禄食自纷纭”
- 关键词: 禄食、自、纷纭
- 注释: 禄食通常指俸禄和食物,纷纭则形容杂乱无章。
- 赏析: “禄食自纷纭”可能暗示了国家财政的复杂性或者官员之间的纷争。
- “抚字谁最课”
- 关键词: 抚字、最课
- 注释: 抚字表示养育教育,最课则可能是考核、评定的意思。
- 赏析: 这句话可能在问谁是最合适的教育者,反映了作者对人才培养的关切。
- “幅员若金瓯”
- 关键词: 幅员、若、金瓯
- 注释: 幅员指的是国土,比喻国家的疆域广大;若则是像……一样;金瓯则指金制的容器,比喻国家富强。
- 赏析: “幅员若金瓯”形容国家的疆域辽阔而坚固,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强大。
- “丝发无璺破”
- 关键词: 丝发、无、璺破
- 注释: 丝发是极小的一部分,没有裂痕破损。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国家疆域完整无缺,没有受到破坏的意思。
- “涓溜可摧山”
- 关键词: 涓溜、可摧山
- 注释: 涓溜是指细小的水流,可摧山则形容力量之巨大,足以摧毁山岳。
- 赏析: “涓溜可摧山”可能寓意国家虽然小,但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够抵御外敌。
- “机祸不在大”
- 关键词: 机、祸、不在、大
- 注释: 机指机会,祸则指灾难,不在大的则意味着不在于大小。
- 赏析: “机祸不在大”可能意味着即使面临困难和危险,也不应过于忧虑或恐慌。
- “中夜登高楼”
- 关键词: 中夜、登楼
- 注释: 中夜即深夜时分,登楼则指登上高楼。
- 赏析: “中夜登高楼”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沉思的氛围,可能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深刻感悟。
- “乾坤漭寥落”
- 关键词: 乾坤、漭、寥落
- 注释: 乾坤是天地的意思,漭寥落则形容天地广阔而空旷。
- 赏析: “乾坤漭寥落”描绘了宇宙的浩渺与空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 “日月飞鸟过”
- 关键词: 日月、飞鸟、过
- 注释: 日月为天上的天体,飞鸟过则是天空中的飞行物经过。
- 赏析: “日月飞鸟过”形象地描述了日月星辰和飞鸟在天空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 “愤惋空有心”
- 关键词: 愤惋、空有心
- 注释: 愤惋表示因不满而感到遗憾,空有心则指内心的愿望或期望。
- 赏析: “愤惋空有心”可能暗示了诗人虽有抱负但未能实现的情况,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 “盛时嗟巳蹉”
- 关键词: 盛时、嗟已蹉
- 注释: 盛时指兴盛的时代,嗟已蹉则是感叹自己已经错过了时机或机遇。
- 赏析: “盛时嗟已蹉”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错失良机的遗憾,也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