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李谪仙,泛舟彭湖东。
遂登庐山顶,直上香炉峰。
遥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
大声回九地,浮光散虚空。
万木震辟易,千崖殷钟镛。
清凉入肌骨,如归广寒宫。
赋诗留人间,至今响沨沨。
丹青极摹写,欲代玄造功。
逸驾不可追,举头睇飞鸿。
倚歌无人和,引袖乘长风。
【注释】
1.题李太白观瀑图:题写李白的《庐山瀑布》图。李谪仙:李白,字太白。谪仙人:被贬谪的仙人。
2.忆昔李谪仙:回忆以前李白被贬谪的情景。
3.泛舟彭湖东:乘船从彭泽(今江西彭泽)东面泛游。彭泽:县名,位于江西省西北部。
4.遂登庐山顶:于是登上了庐山之巅。
5.直上香炉峰:一直到达香炉峰的顶端。香炉峰:庐山的一个著名山峰。
6.遥望瀑布水:远看瀑布的水从高崖流下。
7.自天垂白虹:仿佛从天上垂下来的白色彩虹。
8.九地回大震,浮光散虚空:指瀑布声势浩大,震撼九重大地;水流如光,在虚空中飘散。
9.万木震辟易:所有的树木都因震动而惊避。
10.钟镛殷殷:钟鼓声声。钟镛:古代乐器。殷:大。
11.清凉入肌骨,如归广寒宫:清凉之感深入肌骨,如同回到了广寒宫。广寒宫:传说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12.赋诗留人间,至今响沨沨:写下的诗篇流传于世,至今仍能听到它的回音。
13.丹青极摹写:绘画艺术对瀑布景色的刻画极其传神。
14.欲代玄造功:想用丹青技艺来代替自然造化之功。玄造功:玄妙的造像之功,这里泛指绘画。
15.逸驾不可追:超凡脱俗的驾车无法追赶得上。逸驾:超俗的车驾。
16.举头睇飞鸿:抬头观看飞翔的大雁。
17.倚歌无人和:倚着歌声没有人应和。
18.引袖乘长风:伸手挥袖乘着长风而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游览庐山后写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赞美了李太白的飘逸洒脱,也表达了作者自己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前四句写诗人游览庐山的壮阔情景,起首两句点明诗人游览的时间和地点,诗人由彭泽东行,登上庐山之巅,再直上香炉峰。接着三句写景,“遥望瀑布水”,水从高空落下,形成一幅壮观的景象,“自天”两字,形容其声势之大,“白虹”一词,更是写出了水落九天的气势。最后两句写声,瀑布之声,犹如雷霆之击,又似钟磬交鸣,动人心弦。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观赏山中美景的感受。“万木震辟易”,“殷殷”、“钟镛”都是形容钟磬声音的词语,意思是万木因山中的钟磬声响而为之震动,钟磬声如洪钟大吕般响亮。
第五联进一步描写瀑布的壮观,“清凉入肤骨”,“如归广寒宫”,这两句诗将诗人置身于广寒宫之中,清凉之意直达肌肤,让人感觉如在仙境。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叹,“赋诗留人间,至今响沨沨”,诗人留下诗篇传世,让世人传颂不已。
第六联写画中的李太白。“丹青极摹写”,画家以笔墨描绘李太白飘逸洒脱的姿态,而“欲代玄造功”,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丹青艺术来超越自然的高远志向。第七联写诗人的畅快心情。“逸驾不可追”,诗人的豪情已化为飞鸿,无法追寻;“举头睇飞鸿”,诗人仰望飞翔的大雁,似乎在与它们共赏这美好的景致。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感寄托,“倚歌无人和”,倚着歌声没有人应和,诗人只能引袖乘长风而去,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风光,又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