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竹为篱更栽剌,高门大写畦桑字。县官要备六事忙,村村巷巷催畦桑。
桑畦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来计点。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籍之手,是一首反映民间生活困苦的诗作。下面逐句解释:

畦桑词

编竹为篱更栽剌,高门大写畦桑字。
注释:用竹条编织成篱笆,再种上荆棘。高门大写的“畦桑”二字,意味着官府正在大力推广种植桑树。

县官要备六事忙,村村巷巷催畦桑。

注释:县官们忙着准备六项事务(可能指农业、水利等),催促每个村庄都种上桑树。

桑畦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来计点。

注释:桑田必须增加,不能减少。为了应付上级官员的检查和考核,需要准备相关材料。

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

注释:新上任的官员刚到任,而旧官员则继续工作。然而,当上级检查时,发现牌子上的官员名字被换成了新的。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

注释:我(作者)不忘记那些古代人,他们在墙边种下桑树,即使到了五十岁,也能穿着丝绸衣物而不感到寒冷。

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

注释:而现在,路边的桑树已经长得很高,覆盖了整个田地。但是,贫苦的农家仍然在寒冷的夜晚里哭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农民的生活困境,揭示了官府对农业发展的干预和影响。古代人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种植桑树,抵御寒冷;而现代的农民却在官府的压迫下,不得不种植桑树以应对检查,甚至牺牲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