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霞炫馀晖,日落川上明。
漾舟循水岸,凝瞩瞰连城。
楼阁相映带,雉堞互回萦。
春树郁苍苍,色与暮云平。
陟径坐孤驿,华烛荧如星。
端居有馀闲,庭馆凄以清。
稍喜人语静,又闻翔雁鸣。
依依越乡感,戚戚怀禄情。
览诗不成章,欲语谁与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重要词语意思,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诗歌内容,并理解诗歌的情感。
本题中“赏析”,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对某首(篇)诗作进行赏析。赏析时,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诗歌,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描写方法、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最后分析该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引发我们思考的某些道理。
第一联:彤霞炫余晖,日落川上明。
“彤霞”指的是朝霞或夕阳,这里指的是朝霞。此句的意思是朝霞照耀着余晖,太阳落下在川流之边显得更加明亮。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站在岸边欣赏美景,用色彩鲜明的朝霞和明亮的太阳来渲染气氛。
第二联:漾舟循水岸,凝瞩瞰连城。
这两句写诗人沿着河面划船,凝视远方的城池。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视角和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漾舟”、“循水岸”“凝瞩”、“瞰连城”等词来描绘自己的行动和视角,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三联:楼阁相映带,雉堞互回萦。
这两句诗描写了楼阁和城墙相互映衬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元素,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相映带”、“雉堞”等词来描绘这些元素,展现了他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四联:春树郁苍苍,色与暮云平。
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树木茂密的景象,颜色与傍晚的云彩相似。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元素,表达了对家乡四季如春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人用“郁苍苍”形容春天树木茂盛的样子,用“色与暮云平”来形容它们的颜色与傍晚的云彩相似。
第五联:陟径坐孤驿,华烛荧如星。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独自行走在崎岖的道路上,坐在荒凉的驿站里,点起蜡烛照亮前行的路,犹如星星一般闪烁。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孤独的旅行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陟径”、“孤驿”、“华烛”等词来描述他独自旅行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六联:端居有馀闲,庭馆凄以清。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居住在家中闲暇无事,庭院和书馆都显得清冷而寂静。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端居”、“有余闲”、“庭馆凄”等词来描绘他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七联:稍喜人语静,又闻翔雁鸣。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鸟儿叫声,感到有些喜悦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人语静”、“又闻翔雁鸣”等词来描述听到鸟叫声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八联:依依越乡感,戚戚怀禄情。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感到悲伤,心中充满了对官位的渴望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情感,表达了对自己不能留在家乡的遗憾。诗人用“依依”来形容离乡的心情,用“戚戚”来形容对官位的渴望之情,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官位的强烈渴望之情。
第九联:览诗不成章,欲语谁与聆。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发现诗中的意境并不完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希望能找到一位能听懂他内心想法的人来一起分享这份情感。诗人用“览诗”来表示欣赏诗歌的动作,用“不成章”来形容诗歌的意境不完美的情况,用“欲语”来表示想要表达内心感受的愿望,用“谁与聆”来表示找不到能够聆听自己内心感受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深刻感悟以及无法与人分享内心的遗憾之情。
【答案】
①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故乡庐陵时所见的壮丽山川景色和美好的自然景观。②全诗紧扣“庐陵”二字,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描绘了庐陵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庐陵深切的思念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向往之情。④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思想,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