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期过宿,诃林访化城。
宗雷多内学,支遁是平生。
池月澹禅性,铃风答梵声。
此中堪出世,不寐听寒更。
【注】释子期:即释道潜(385-461年)。颛上人:指慧可。
【赏析】此诗是作者与郑、何二子同宿光孝寺后所作。
首联“释子期过宿,诃林访化城”,诗人在宿光孝寺期间,遇到和尚子期,两人结伴游览了化城。释子期即释道潜(385-461年),为东晋名僧。他与慧可的交往,也见于《高僧传》。这首诗就是他到光孝寺与慧可相会时作的。“诃林”即竹林,指光孝寺旁的竹林。
颔联“宗雷多内学,支遁是平生”。诗人自谓平生喜好禅宗,但未能得悟。这里以宗雷和支遁自喻,意指禅宗虽盛,而自己仍未能领会。宗雷,即慧可的法号;支遁,即慧可的弟子。
颈联“池月澹禅性,铃风答梵声”。这两句写景,境界宁静,有清幽淡远之感。“澹”是“淡”的意思。“禅性”指禅宗教义。“铃风”借指佛事活动。“答梵声”则指诵经之声。
尾联“此中堪出世,不寐听寒更”。这两句说,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我能够脱离尘俗的纷扰,可以安心坐禅入定,彻夜不眠。“寒更”指深夜。“不寐听寒更”表明诗人对佛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和体会。
作者在光孝寺与慧可相见,并得到启发,从而对禅学有所体悟。因此,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禅宗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