槜李兵未解,罢归何所如。
始宁寻别墅,善福寄精庐。
避地堪招隐,看山更卜居。
汉家求绝学,应访伏生书。
【注释】
槜李:山名,在今浙江慈溪。罢官:被罢免。归海盐:回到海盐县老家。槜李兵未解:槜李的战事还没有解决。始宁: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寻别墅:寻找别墅。善福寄精庐:把精微的道理寄托在书斋中。避地堪招隐:躲避战乱的地方正适合隐居。看山更卜居:看山景时再决定定居何处。汉家求绝学:汉朝人求取道家的绝妙学说(黄老之学)。伏生书:指《伏生尚书》,即今传的《尚书》中的一卷。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滕先生后所作。滕先生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旧唐书·文苑传下》说他“少敏悟,工属文,尤长于碑志”。他与杜甫同乡,交谊深厚,曾受杜甫推荐而任过集贤校理。因遭权臣谗毁,被免职回乡,故有“罢归”之句。
首联两句叙事,写滕先生被罢官,不知该何去何从,所以作者安慰说:“槜李兵未解,罢归何所如!”意思是说:“槜李之战尚未结束,你回家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这既是宽慰之辞,也是对滕先生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
颔联两句写滕先生归途所见和所想,写他在故乡寻找别墅,在书斋里寄放精微的道理。“寻别墅”,是实;“善福寄精庐”,是虚。因为杜甫此时正在夔州,所以这里也暗含了二人相知之意。
颈联两句写滕先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避地堪招隐”,意谓在战乱中避居之地正适合隐居;“看山更卜居”,意谓看山景时再决定定居何处。这里用典,“招隐”是陶渊明《归田园居》诗中的句子;“卜居”出自《易经》。“避地”、“看山”二词,既写出滕先生的境遇,也表明他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喜爱。
尾联两句写滕先生对汉家文化事业的重视,并表达自己对此的追求。“汉家求绝学”,意谓汉朝人求取道家的绝妙学说;“应访伏生书”,意谓应当访求伏生所藏之《尚书》(今传的《尚书》中的一卷)。这里用的是典故。《史记·儒林列传》载:“伏生年九十余,老终兰陵郡。秦之败也,为军吏。作《尚书》二十一篇……秦既亡,其书不传。”这里用伏生传《尚书》的故事,来说明汉家的文化事业需要继承。同时,这也是向滕先生表示敬意,希望他能继续发扬光大汉家文化事业。
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意境深远。